与学生一起成长

2019-09-10 07:22张荣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练习册眼球数学老师

张荣

每天与各种不同性格的学生接触、相处、彼此了解、相互影响,老师更多时候以长者身份自居,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准,教育学生。但往往最后发现,学生会打破自己的认识,让老师重新审视自己。曾经有这样三位学生的故事最叫人难忘。

傲慢与无知

第一位,甲同学,成绩优秀,能力突出,是班级班长,也正因为她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总是高高在上,看不起弱势的同学。进教室上课,常常看见她抬着下巴,翻着白眼,对着同学大声斥责的场景。

可能在她眼里,生物这种小儿科科目完全可以一心两用,节约时间。有一次便拿出了数学练习册,明目张胆地做了起来。甲同学坐第三个位置,自然一眼被我看到,我走了过去,收了她的数学练习册,什么也没说。她显然对我的举动不满得很,课上让她回答问题,她头偏向一边,很不满意地回答着。下课了,她不是第一时间来问我要数学练习册,而是一头扎进数学老师的办公室诉苦去了。一会儿又来到我跟前,不打招呼,直接说,数学老师要这本书。我说是数学老师要的话就让数学老师来跟我说。我拿走了她的书回到了办公室。接下来的一幕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她从其他同学那里问到我办公室的位置,带着一个估计是平常使唤惯了的男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恰巧不在,她手指一划,男生就在我书堆里找了起来,结果没找到,因为找错了办公桌。下午,她找到了我,态度似乎缓和了一点,但不同于我们时常看到的被没收了书的学生着急的模样,她不着急,因为她打心眼里认为是数学老师让她来要的。而我想让她明白事情的责任在谁,最后有那么一瞬间,我能看到她的犹豫,她说她也不知道是她需要还是数学老师需要。我没有多说什么,还是让她回去想清楚,到底是谁需要这本书。

第三次来找我时,她明确了是她自己需要这本书,她不应该在课上写其他作业。我很爽快地把书还给了她。以后的课上,她出奇地认真,在我面前傲慢的态度明显收敛了不少,生物成绩一如既往的优秀。

我们经常把傲慢和无知联系在一起,准确地说是因为无知才傲慢,如果把无知消除了,那么傲慢就踪影全无。

不动与动

第二位,乙同学,如果任课老师们讨论到他所在的班级一定会提到他的名字,因为他的特点是不动,上课书也不拿,所有学生课上该做的事,他都不动,手撑着脸,倾斜着身体,一副悠哉悠哉的模样,偶尔无聊了和旁边的人讲讲话。你说和不说,都改变不了他悠哉的状态,从教他开始就是这个样子。

一次课上,我要使用课件。课前,我打开电脑,打开投影仪,乙同学的位置靠近讲台,他见状,帮我拉上了窗帘。我眼前一亮,表扬脱口而出“不错,挺有眼力劲啊,反应够快。”这样的学生收获批评应该是家常便饭,难得的一次表扬,立刻让我看到他的抖擞,脖子似乎一下子拉长了不少,脸上抑制不住的灿烂笑容,他立刻想到从书包里拿出生物书,一改往日不动的特点,摆出准备好好上课的样子来。我再一次表扬跟上“不错,变化挺大啊!”这次课上,我第一次看到他把书翻到我所教授的章节,也拿出笔记录了一些。以后,很多次只要他看到我准备使用课件,打开电脑,他毫不犹豫地拉上窗帘,静静地坐着等待我的表扬。虽然,他不可能立刻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有很高的学习效率,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很糟糕。但我相信从不动到动,已经是质的转变了。我总是退一步想,比起很多听不进去的学生而言已经很好了,等待的时间很长,可能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但保留合理的美好期待本身不也是一份美好吗?让我们静静期待花开的声音吧!

理解与感悟

第三位,丙同學,坐在最前面,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应该课堂效率很高。而他完全不是,同样的时间他学习到的东西显然比班里其他同学要少很多。我一直认为,他的接受能力稍差一点。一次,我们学习眼睛这一章节,先认识了眼球由外到内的结构,后学习视觉形成,让他说出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时,他站起来就说:“我知道是哪几个结构,但不能按照顺序说。”我提醒他能说多少就多少,他说了两个结构后,生怕自己说错了,又强调自己无法按照顺序说。班里其他同学开始笑话他,我特别不能理解,心里恼火得很,为什么眼球结构都知道了,就不能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说呢。但我允许了他按自己的能力来说,果然如他所言,顺序都乱了。事后,和同为教育领域的朋友无意间聊起此事,抱怨现在的学生让人难以理解时,朋友怪我说,他就是不知道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球才无法说出顺序。我苦笑着说,难不成还要标出光路图?大部分学生都会的呀。朋友说,对于这样的学生是需要的。我恍然大悟,是我把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现状当成了自然而然都能接受了,无意中,把一些细节忽略。

在一些学生身上,从这个知识点迁移到那个知识点是存在困难的,有些困难可能在普通人身上都有啼笑皆非的感觉,但在这群学生身上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教育案例,为我打开了一条关注后进生学习困难的思路,也让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更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每个人的困难,尽力满足他们在学科学习上的实际需要。从学生身上,我知道了更多以前无法想象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障碍,可能你多添一笔,多一句话,就能有效解决他们理解上的瓶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练习册眼球数学老师
练习册忘带了
抓人眼球
练习册忘带了
练习册忘带了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眼睛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步不同量
左右转动眼球提高记忆力
神奇的练习册
迟到
幽你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