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辉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呈现一种固定的模式,学生看一遍颇有深意的文章,然后由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学生完全被教师牵引,没有自己思考和感悟,阅读只能看到最浅层的东西。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些方法:可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精词雅句、结构设置,由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去深刻体悟文章思想,旨在探究能够提高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诗词大都是经典之作,其包含的意蕴丰富深远,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人生阅历来说,都较难以理解体会,因此便容易出现学生只能读到表层内容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
一、细品精词雅句琢磨其中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出自名家之笔,教师在进行取舍时,首先,要先选好教学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最合适的文章。其次,阅读的过程就是与语言对话的过程,进行深度阅读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探究语言背后作者包含深层、丰富的意蕴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在第二段开头写道:“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经常独自坐在屋里看窗外吗?看树叶飘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吗?为什么作者‘又’要独自坐在屋里看树叶飘落呢?”从而通过短短的一句话,透过秋天落叶的飘零,学生便能体会出作者一时间不能接受自己残疾的现实,心中悲凉的情境。且可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即寄意于物,借景抒情,借萧瑟的落叶抒发自己的萧瑟之意。今后学生在写作时,便可采用这种手法。再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的是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歌颂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些饱满的情感可通过以下内容看出: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说明母亲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顾作者,连最爱的花都不管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2.作者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之后,母亲高兴得手足无措:“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这样一件小事儿就能让她如此高兴,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之前作者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是故意屡次拒绝去看花,如今答应去看花,说明心态有所好转,母亲才会喜出望外。3.文章最后一句写道:“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但作者在第一段说过觉得活着没什么劲儿,是什么让作者的想法产生了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便不难体会到,正是母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体贴,以及母亲在病重和儿子瘫痪的双重打击之下,依然能够坚强乐观的生活,这种伟大的母爱给了作者力量,让作者决定要像母亲一样坚强地生活。
二、分析结构设置体会其中玄机
由于语文深度阅读需要的时间较长,有时一个课时不够,那就只能将其分段進行,但这样会破坏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整体把握,难以体会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一艘航船的话,那么结构语就犹如导航灯,作者思路犹如航线。因此,抓住结构语对把握文章思路至关重要。例如,《孔乙己》这篇短文小说的结构布局就十分精巧。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写法,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的视角及口吻进行回忆叙写,但其中又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见解与判断,使其刻画的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蕴含的感情丰富深刻。文章以鲁镇的酒店作为孔乙己的活动背景,在第一段介绍了其空间格局,并对酒菜的价格、顾客的身份做了区别,实质就是作者在对当时的旧社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一种讽刺和批判。第二部分涉及段落颇多,主要描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最后,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结构之后,再进行深度阅读,就会更加容易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三、感受思想碰撞丰富阅读经验
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深入阅读教学时,可不必太过束缚学生的思想,相反应该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解读文章,发散思维。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重视这种现象,尽量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含义,使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优秀短文主要讲述的是:叔叔于勒是个浪荡子,年轻时把自己的遗产败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部分钱,被全家看作“恐怖分子”。后来他去了美洲,据说他在美洲赚了很多钱,并给哥哥嫂嫂写信说自己赚了钱就会回去,而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据,于勒的来信给全家带来了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因此全家就十分盼望于勒的归来。但是当菲利普一家在船上发现那个穷困潦倒、靠卖牡蛎为生的穷光蛋就是于勒时,他们的希望破灭,返程时改乘其他的邮轮。在分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叔叔于勒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作者的父母为什么会盼望叔叔于勒回来?3.在海轮上遇到于勒时,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又要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
那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时,就会带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由此逐步体会到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的归来是因为于勒能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他们躲避于勒是因为发现于勒比他们还穷,生怕于勒“赖上”他们,于是立刻避开。由此学生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怎么评价菲利普夫妇呢?这篇文章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由此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和对亲情的冷漠和对金钱至上的观念的批判。由此逐步引导,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和作者的思维产生摩擦碰撞,而且这样的逐层递进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其他文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尝试换位思考体验情境代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境在激发人们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换位思考,能够把自己代入到文章所创造的情境中,体会文章的深意。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表达了对父亲浓厚深沉的怀念之情,但大部分学生年级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离死别,家庭成长环境与作者也大不相同,因此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文章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对于人物的描写,大家所见过的,一般是描述人物的哪方面特征?”学生大都会回答是面部特征或是性格特征。教师再设置提问:“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中作者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你们如果思念父母,最思念父母的什么呢?”由此引发学生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与作者更有共鸣,也更容易分析文章,因为父亲在贫困潦倒时为谋生而不断奔走谋求工作,送作者去北京上学,为作者买橘子等等过程中,作者都远远地望着父亲的背影,因此作者最难以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由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短视频、图片、音频、动态PPT等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将经典《红楼梦》中这一段的片段给学生播放,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直观地感受贾府豪门大宅的气势恢宏。且林黛玉的心思细腻、郁郁寡欢,王熙凤的泼辣爽朗,都能通过视频鲜明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中。在此情境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分析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分别是什么样的等等,来体会其经典含蓄之美。
五、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读,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作者和文章的深意,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深度阅读能力,结合学情和自身的经验总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
[2]向博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