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法五步)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探究

2019-09-10 07:22陈会会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学校体育太极

摘  要:太极(八法五步)是从太极各门各派中共性的、最为核心的技术内容入手,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形成的集健身性、文化性、简易性于一身的太极拳套路。在学校推广太极(八法五步),有利于太极拳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太极(八法五步)的功法特点和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太极(八法五步)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为了在学校更好地推广太极(八法五步),也为今后太极(八法五步)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太极(八法五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8-022-02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一篇第六章中提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1],因此推广普及太极(八法五步)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战略的需要,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打造中国品牌文化的需要。学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揚基地,教学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在推广普及太极(八法五步)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对太极(八法五步)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出一个有效推广太极(八法五步)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单纯技能教学,枯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太极(八法五步)较24式太极拳更简单易学,内涵更丰富、核心元素更明了,更有利于学习和推广,所以现阶段学校将太极(八法五步)引进体育课程教学中,并找到一个合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1太极(八法五步)的构成

太极(八法五步)由十三势构成:八种手法,五种步法。八法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五步指:进退顾盼定。

2太极(八法五步)功法特点

2.1舒展大方、结构严谨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舒展大方,要求每一个动作舒展,松紧有度,有效刺激穴位,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太极(八法五步)在动作结构设计上也是经过严格的考究,强调多种锻炼形式,主要采取了桩功和行功两种形式,桩功讲究基本动作的规范性,行功讲究动作的连贯性和结构性。

2.2舒缓自然、中正安舒

习练太极(八法五步)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身心放松、呼吸自然,只有身体放松了,肌肉才能放松,才能保证动作流畅自然,不生硬。中正安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要保持身体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能够保持上下垂直,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中正,保证脊椎的垂直放松,形成上下对拉拔长,只有身心完全放松,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做到中正安舒。

2.3虚实分明、动静相兼

虚实分明是太极拳首要要义,太极(八法五步)的每一动作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大多数动作是腿部承担重量,所以平时桩功练习很重要。太极(八法五步)中的虚实转换都是由半虚半实、半实半虚到全实全虚的逐渐转移。如前进时,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脚趾依次着地,最后全脚掌全部踏实。太极(八法五步)分为定式和动式,做到动和静相结合,动则实,静则虚,动静平衡统一。

2.4意气相随、连绵不断

习练太极(八法五步)者应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2]意识和气不能分开,以意领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全身意在神,不在气。所以在习练太极(八法五步)时要用意不用力,意识先动再走动作,这样才能做到意气相随、连绵不断。

2.5刚柔相济、开和有序

太极(八法五步)提取了杨式和陈式的核心要素,极柔软极坚刚。只要长期坚持习练太极(八法五步),周身往复既不失绵软,也可以达到内在坚刚。太极中的刚是身体放松和拉长之后产生的弹性的刚。在习练太极(八法五步)时,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八法五步)所有动作都是由开合两个动作组成,都是以腰脊为主宰,如伸展、进步、退步、扬起都是开,回收、收脚、跟步、落下都是合,一开一合,动静相兼,节节贯穿,循环往复,形成太极拳过程。

3太极(八法五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3.1提升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以往体育课程中教授的太极拳基本为24式太极拳,由24个动作组成,没有发劲的动作,学习者会感觉枯燥乏味、难学,记不住动作。新创编的太极(八法五步)是从太极各门各派中共性的、最为核心的技术内容入手,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形成的集健身性、文化性、简易性于一身的太极拳套路。太极(八法五步)仅有13个动作组成,不仅有杨式的舒缓大方,也有陈氏的缠丝发劲,动作简单,而且不受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可学。此外太极(八法五步)还配有专门的音乐,音乐非常悦耳,如潺潺细流,如山间鸟鸣,在做动作的同时,听着悦耳的音乐,恍如融入大自然一般,让人忘却烦恼,感受太极(八法五步)的魅力。所以太极(八法五步)可以让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新的认识,太极拳不是老年拳,它也可以生动活泼。

3.2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毅力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神经系统比较活跃,抑制力差,运动时容易出现多余动作,因此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在习练太极(八法五步)时要求学生身心放松、意念集中、神舒体静,这对神经系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教授太极(八法五步)时,教师可以将动作进行分解,分为1、2、3、4小动作,这样学生一方面便于记忆,另一方面不会出现多余的动作,使他们易学易练。此外太极(八法五步)前面部分主要是原地屈膝动作,也是桩功的练习,这对学生的毅力是一种考验,经过长期的练习,对提升学生毅力有一定的帮助。

3.3增强学生民族责任感

2014年“国际瑜伽日”设立,而我国在2018年才启动首个“世界武术日”。在我国每年练瑜伽的人数保持稳定增长,而练太极的人相对较少。此外国外还掀起了研究太极与健康的热潮。在此背景下,我们应有危机感,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正在被别人利用,因此,我们更应该大力推广我国民族优秀传统项目,增强我们的民族责任感。只有将太极等民族传统项目在学校大力普及推广和宣传,才能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八法五步)由于简便易学,又富有太极的核心元素,所以有利于在学校进行推广。

3.4提升身體素质

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运动起来也不协调,动作僵硬。太极(八法五步)对锻炼和改善学生的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有显著的作用。太极(八法五步)区别于其他拳术,它要求四肢动作处处有弧形,符合了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此外,通过太极动作的螺旋旋转、收缩伸展,可以增加肌肉的韧性、促进关节灵活、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四肢的协调发展、改善体形等,使学生更加健美,更有活力。

4太极(八法五步)在体育教学课程中的模式探究

4.1体育教学部门适当完善太极(八法五步)的教学体系

太极(八法五步)作为民族传统项目,应该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得到运用和重视,将太极(八法五步)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完善,让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兴趣。太极(八法五步)不仅仅可以作为单纯的必修课程,也可以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4.2利用多媒体或活动进行展示和宣传

单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了解并掌握太极(八法五步),因此,可以在学校官网、橱窗等进行理论和技术的宣传展示;可以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太极(八法五步)理论知识的比赛;可以在校运会或其他学校活动中进行太极(八法五步)的展示或组织比赛;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和掌握太极(八法五步),太极(八法五步)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4.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太极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光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只能了解大概,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像习练太极(八法五步)时意气相随、动静结合、上下相随、节节贯穿等要领,包括太极(八法五步)的内涵,只有通过自己大量的练习、细心揣摩、靠自己去钻研才能深刻领会。

4.4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在太极(八法五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每节课结束,询问学生的课堂体会,定期收集学生对太极(八法五步)的反馈意见,并挑出合理的建议进行改进,确保学生对太极(八法五步)的兴趣不减退,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结语

太极(八法五步)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和发展。真正之体育,当要使身体强健,不要使身体猛鸷;当要使气血充盈,不要使气血贲兴;当要使精神饱满,不要使精神发扬[3],太极(八法五步)正属于这样一种运动。学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基地;教师、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创新者、传承者;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我们更应该将太极(八法五步)这一中国传统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进行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学校的传统和特色,为中国太极拳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引用日期2019-6-16].

[2]吴图南,马有清.太极拳概论[D].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6.

[3]何欣委.神运无方:太极拳论秘谱汇宗[D].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陈会会(1990—),女,研究生,贵州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学校体育太极
练太极100%安全吗?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