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晓童
摘 要: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外部、内部等因素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的能力,为我国输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本文作者以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主要研究课题,通过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具体措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意识;教学措施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具。通过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科学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不断地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主要出发点,不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初中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必要性。
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关键单以及必要性对于未来的教学安排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标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新课标制度不断改革,对于学生实际掌握知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知识内容转化能力的深化,这也是符合新课标制度改革必然之路。其次。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全面素养,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整个教学成果的考核不能有太多的限制,而是要扩大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掌握之中,重点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量,从整体出发,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个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之下,数据是不断更新与换代的,在此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转变思维,通过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二、深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具体措施
措施部分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1创设现实情景,展现数学魅力。
数学问题的提出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各项困难,通过对于数学问题的观察与总结,提出抽象性的真理,并服务于现实社会之中。所以,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过程中,要从生活的客观实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出疑问,做出假设。
例如,在对概率等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人为的引入真是的案例,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的内容,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硬币或者是骰子,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由每个小组自行投掷硬币,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整合全班同学的大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硬币投掷一次,正面朝上的几率为50%,教师可以对50%的原因进行提问,由学生负责解答,有的同学投掷一次的结果,不一定是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其二者的概率应当是相同的,所以是1/2,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对该名学生进行表扬,对其敢于思考,敢于回答的品质进行鼓励,同时教师要抛出问题,在了解如何计算硬币概率的同时,由学生自主探讨投掷色子的概率并得出结论。
2.2搜集生活实例,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应用无处不在,小到每个家庭都有的电视电脑,大到社会上应用的临床医学、气象预测等内容,这些都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体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提升学生对于数学价值的进一步理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在对统计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对各自家庭的每周用水情况进行统计。从周总用水量、天用水量、时段用水量等多维度出发建立起动态的用水量分析图,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掌握到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这类分析和统计的方法,不仅可以用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后续的物理生物学习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实际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些生活上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而系统的应用思维能力。
2.3强化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本质的方法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创设一定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投入到实践操作中来。例如,在讲述距离这个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测量一下自己的平均速度,再通过计算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学生通过自我的亲自实践,会增大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深刻领会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自发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实际课程进行讲述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方式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搜集生活实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