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摘 要:唐诗宋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与精神特质。唐诗宋词的语言特性、音乐特性使其成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础条件,节奏韵律、结构上给了音乐创作更多灵感,而现在的音乐家则通过音乐赋予诗词更多的音乐美,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唐诗;宋词;艺术歌曲;吟诵]
中国民族具有悠久的诗词文化,唐诗、宋词等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与精神特质。作曲家们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唐诗宋词诗词的音乐特性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与民族特征的“艺术歌曲”。
一、唐诗宋词的语言特性为古诗词歌曲创作提供基础条件
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古词古曲,现代作曲家依照传世的古词古曲,采用钢琴伴奏或改编,使伴奏音乐更加诗意化,如《阳关三叠》《杏花天影》等。一类是古词新曲,现代作曲家们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为诗词重新谱曲,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花非花》等。
古诗词是历史的产物,唐诗宋词的主题与结构都处于变化之中,而音韵、节奏、意境和吟诵特性却始终得到传承和不断完善。唐诗的形式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多样,风格流派众多,把我国唐诗宋词文化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古诗词可入乐吟唱,称之为“诗乐”。“诗乐”流传广泛,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百姓都广为传唱,如《清平调》《凉州词》等。宋词,也称“曲子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等。这些别名都说明宋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唐诗宋词具有以下共性:①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精准,刻画意境深远;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乐感强烈;③有律有调,规范却不死板,吟唱自如。这些共性是唐诗宋词能够入乐的基础条件。
二、唐詩宋词的音乐性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充分条件
唐诗宋词的语音声调、节奏韵律展现了唐诗宋词的音乐美,使其能和乐吟唱。
(一)平仄长短
乐曲由不同音高、不同节奏的乐音按照一定规律构成,诗词则由不同声调、不同音韵的字音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形成诗词的音调。诗词的音调由平仄声调组成。“平”即平声字,“仄”即仄声字。仄声音调曲折而短促,平声音高而音色悠扬。平仄相间、有高有低、相互映衬是唐诗宋词最大的语言特点。平仄声调在诗词中巧妙安排,可以完美展现古诗词中字词之间的音律节奏,使诗词富有古韵。除了平仄声调的运用之外,古诗词还常借助双声、叠韵、叠音、象声等具有特殊美感的双音节词汇来使音调和谐,增强诗词的节奏性和音乐美。
(二)合辙押韵
节奏是音乐产生的基础,而诗词的节奏是由押韵和音步构成的。押韵,即合辙押韵。押韵能将散乱的字音组成一个整体,将每个诗句进行奇妙的串联,形成有规律的、优美的节奏。诗词句尾的字有着相同的韵母,这些字称为诗词韵脚,这种手法在诗词写作中称之为押韵。韵脚最能体现出诗词的音乐之美感。
(三)寓情于声
唐诗宋词的音乐美,不完全表现在声音的组合上,还取决于情与声的谐和。唐诗宋词的音乐性存在于诗词音韵格律之中,更蕴涵于诗词情怀之中。只有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才能将音乐的美感真正表现出来。
三、唐诗宋词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中,“诗”、“乐”一家。音乐赋予诗词更多的音乐美,而诗词在节奏韵律、结构上给了音乐创作更多灵感。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音韵格律与古诗词艺术歌曲
唐诗宋词精炼的文字,富有节奏性的音韵,对音乐的旋律创作和节奏的处理有着直接的影响。长短相间的句式和字音的平仄韵律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相互呼应,这些都是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创作的依据。如黄自曲的《花非花(白居易)》,诗词为句式整齐规范的结构,乐句结构也是十分规整乃至方正性的句式结构与之对应。歌曲按诗词“三三、三三、七七”的句式做成两个大乐句的结构布局,节奏安排与诗格相切,旋律走向与音韵相依,在每句尾字上作适当拖腔处理,塑造出一步三叹、浅吟慢咏的古朴风味。黄庭坚词,顾淡如曲的《清平乐惜春》,歌词中出现排比句、回文、顶真结构时,音乐的句式结构往往相应成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式样。
“平仄”和“声韵”是歌唱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赵元任谱曲的《老天爷》,将旋律与语韵声调的考究、结合,每个字的旋律走向都精雕细琢,使音乐完美贴合诗词,演唱起来亲切自然、清新流畅。
(二)唐诗宋词情境与古诗词艺术歌曲
唐诗宋词多数是文人抒怀言志的作品,而诗词意境是诗人展开丰富想象,对事物和情感进行上思想上的描绘。是由各种艺术形象和情趣引发的想象,其特点是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是与唐诗宋词中的情境也紧密相连。如,在节奏音型的处理上都以完全贴合诗词情境为主要创作依据,黄自的《花非花》,每个诗句句尾字占两拍时值,句与句之间产生飘摇不定的感觉;青主的《大江东去》将两种不同音乐色彩的调式一一五声调式和西洋大小调式运用其中,音乐旋律色彩丰富、极富情致。
四、结语
唐诗宋词艺术歌曲是音乐民族化的必然产物,顺应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顺应了人民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实现了中国优秀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音乐使诗词的音乐性、情感性更加丰富、更加细腻;诗词则从语音声调的高低、音韵格律的流转、呈现意境等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深厚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王洋.论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持色及演唱诠释[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3]王慧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析及演绎[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0.
[4]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