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2019-09-10 07:22柳林
关键词:攻击行为人格特质应对方式

摘  要:人格特质不僅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或应激反应,并且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甚至引发危机事件。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286名大学生,发现精神质、神经质与消极应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积极应对有显著的负相关;内外倾与积极应对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神经质能正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和攻击行为;外向性能正向预测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特质大学生的筛查和关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优良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关键词:人格特质;应对方式;攻击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8-0047-04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如遗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另一类是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应激和人格特征等。“应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刺激源,指个体遭遇的生活事件、社会公共问题等。这些事件或问题往往具有威胁性、突发性、双重性、不确定性及扩散性等特点。[1]人格/个性是指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行为方式,而人格特质是一种能使人的行为倾向表现出一种持久性、稳定性、一致性的心理结构,是人格构成的基本因素。个体的人格特质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在个体面临应激情境时,自然而然“选择”或者表现出来的应对风格可能直接源于人格特质,其应对结果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同样,不同个体的人格特质对应激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当个体的人格特质偏离正常、适应不良或成为人格障碍时,则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研究发现,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在临床上某些精神疾病发生前往往就有某种人格障碍的倾向[3]。犯罪个体的人格特质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决定性影响[4],而人格障碍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5]和自杀意念有密切关系[6]。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人格也处于塑造、稳定的关键期。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尤其是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时,大学生易采取不恰当甚至过激的方式进行防御,并引发心理危机,从而埋下危机事件的隐患。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筛查大学生的特质倾向,分析其与应对方式、攻击行为的关系,对疑似问题学生进行干预,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维护校园稳定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东莞某高校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随机抽取322个大学生,筛除无效问卷36份,剩余286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88.9%。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69人;大一学生92人,大二学生127人,大三学生44人,大四学生23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153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133人;平时喜欢坚持锻炼的141人,不喜欢坚持锻炼的145人;家庭经济情况贫困的13人,比较贫困的31人,一般的215人,比较宽裕的24人,非常宽裕的3人。

(二)研究工具

1.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

人格特质问卷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简称EPQ),问卷包括88个项目,分为外倾性(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性(L)四个维度(分量表)。

2.攻击行为问卷

攻击行为问卷采用Buss-Perry编制的攻击性问卷(BPAQ),包括29道题,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四个维度。问卷的α系数为0.78。

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其中1-12个条目为积极应对维度,13-20个条目为消极应对维度。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94。量表采用0-3分四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对应应对方式越强烈。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总体上,艾森克人格问卷筛查发现,精神质、神经质及内外倾三个维度的标准T分处于中间型水平。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攻击行为问卷具体得分见表1。

<E:\广东教育\广东教育杂志事务文件\2019年7-12期+2020年1-2期文件\2019年\第8期\2.图\P48-表1-表1: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攻击行为问卷具体得分.png>

通过筛查发现,286名被试中典型精神质人数为35人,占比12.2%;典型神经质人数为51,占比17.8%;既属于典型精神质又属于典型神经质的人数为9人,占比2.8%;典型内向53人,占比18.5%;典型外向42人,占比14.7%。在遵循保密原则前提下对这些典型人群建立心理档案库,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追踪,发现在心理普查结果中,典型特质人群中有22人在心理普查的SCL-90的筛查中得分高于160分,并且其中1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人有典型人格障碍,2人为抑郁症患者。后期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随机抽查典型特质中的6名学生进行深入心理咨询。

通过人口学变量的人格特质差异比较发现,男性的精神质(P)得分显著高于女性(52.96±10.25 v.s.49.28±9.66,t=3.08,p<0.01);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内外倾(E)得分显著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得分(51.10±9.95 v.s.47.93±9.78 ,t=2.71,p<0.01);平时喜欢并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内外倾(E)得分显著高于不喜欢坚持锻炼的得分(52.76±46.58,t=5.49,p<0.001);大一年级的神经质(N)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F=7.11,p<0.001);家庭经济情况在不同人格特质上的差异不显著。

(二)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精神质与神经质、消极应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积极应对有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与消极应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积极应对有显著的负相关;内外倾与积极应对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积极应对与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

<E:\广东教育\广东教育杂志事务文件\2019年7-12期+2020年1-2期文件\2019年\第8期\2.图\P49-表1-表2: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简单相关分析.png>

(三)人格特质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学生人格特质为自变量,以应对方式、攻击行为为因变量,采用进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精神性对积极应对有负向预测作用,内外倾对积极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23%;精神性对消极应对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消极应对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3%;精神性对攻击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攻击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解释率为35%。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抽样286名被试的结果显示,EPQ各个特质的标准T分的总体平均分处于中间水平,处于常态范围,总体上与现实情况相符。通过进一步筛查典型特质人群的人数发现,典型神经质人数和典型内向的人数占比接近20%,检出率相对偏高,典型精神质和典型外向人数检出率相对较低。

通过人口学变量的对比分析发现男生的精神质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和男女的生理特性、行为方式及社会认同等有关。男生相对来说较女生更易冲动、易受挑衅、更难去理解和关心他人;大二学生神经质水平较其他年级高,可能与其所处的年级阶段有关。大二学生的发展阶段处于迷茫向稳定、不适应到适应的过渡期,面对学业、生活、活动等方向的各个选择,更容易情绪不稳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内向和外向特质人群在担任学生干部及坚持体育运动方面存在显著相关,也和两者的个性特征有关。

人格特质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资源,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7];同样,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其行为方式会有所差异。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精神质、神经质与消极应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积极应对有显著的负相关;内外倾与积极应对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与以往的其它研究结果相类似,如有攻击行为的学生精神质(P)及神经质(N)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8];自杀意念与EPQ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外倾性显著负相关,与攻击行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敌意、愤怒、指向自我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9]。

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人格特质能预测个体的应对方式及攻击行为,即精神质、神经质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且产生攻击行为的倾向更高;外向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这往往与不同人格特质的特性有关:高精神质者个性特征常常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缺乏情感和同情心、好攻击、对人抱敌意、残酷、倔强、固执、喜欢寻衅搅扰、干奇特事、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有不顾危险的倾向等;[10]神经质人格多伴有完美主义倾向与自卑倾向的特征,遇到不如意之事容易诱发焦虑、抑郁情绪;[11]外向人格则更加积极主动、乐于助人同时善于寻求帮助等。

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攻击行为的关系会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人格直接或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伴随消极应对出现的自我归因倾向容易把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解释为能力不足,从而引起自尊的损害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形成恶性循环。[12]

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差异,[13]而处于人格塑造、稳定关键期的大学生群体,在受到复杂刺激时往往容易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进行应激,严重时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高校在做学生工作时,对典型特质的学生进行观察、引导、教育和干预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人格特质筛查跟踪体系。第一,选用专业人格特质量表对高校学生进行特质筛查,了解学生的特点,对重点学生进行关注、谈心谈话及专业帮助等,建立学生“跟踪帮扶”档案;第二,对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队伍进行相关培训,让其学习专业的人格特质知识,了解不同特质会有哪些特点,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识别和引导;第三,寻求校外合作,包括家长、专业机构等,以便进一步掌握学生情况,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其次,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榜样的力量渲染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成长动力。最后,加强“立德树人”教育。通过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多种途径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魏则胜.高校辅导员工作目标、任务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3.

[2]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36(01).

[3]范俭雄,耿德勤.精神病学(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67.

[4]罗艳红,蔡太生,李满林,唐鑫,陈贵.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1).

[5]刘衔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01).

[6]张建人,凌辉,谢健,熊恋,马欣仪.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04).

[7]聂衍刚,刘伯兴,梁君倩.青少年大五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危机特质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03).

[8][10]王俊,余毅震.攻擊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03).

[9]李诚,董燕,王进,郭久亮,王好博,张倩.人格特质、攻击性倾向、抑郁和焦虑对自杀意念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08).

[11]马慧,杨超,刘娜,陶建刚,张力国,高红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02).

[12]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13]王妍,杨娟.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性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08).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柳林,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8DJSZ007 )成果。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人格特质应对方式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