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数学教材的举措探析

2019-09-10 05:25何兰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2期

何兰芳

【摘要】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而定,具有一定的刻板性,若要遵循孩子的发展特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争取做教材的主人,灵活的使用教材,本文以熟悉教材为基础,以具体案例为载体,列举了如何活用教材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熟悉教材;活用教材;改编教材;补充教材

我们的数学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它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选编的材料,这是对教材的定义。关键词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统一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教材具有权威性,具有刻板性。若是教师完全尽信教材,按部就班地照搬教材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长期以往,教师个人在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绑架,无法注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东西,而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模式化,无法拥有本该注重的数学素养,可能会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探索者,求知欲则大打折扣。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是教材的主人。那么,如何做教材的主人呢?笔者以北师大版目前版本的状况,谈谈活用教材的一些举措。

一、熟悉整套教材是首要条件

北师大的教材设置了四个主要人物,主角是淘气和笑笑,发现和提出问题,智慧老人是一位长者,适时的答疑解惑,而机灵狗是学习的参与者,渲染学习的气氛。整套教材每册都会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率,并有数学好玩(其实就是综合和实践加上其他内容,包含数学游戏,数学趣题,数学应用)四个板块,那整套教材内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如果学生通过教材的设定的“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过程,希望孩子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教材是提前印刷好的,淘气和笑笑经常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是一节课重难点所在,智慧老人的释疑也正是突破难点的地方,可这毕竟是书本给出的,而现实中的学生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他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是有待考证的。因此,教师首先自己对教材的体系应该非常熟悉,不能将教材内容直接呈现,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如何对教材内容的呈现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做教材的主人,就要活用教材

要能活用教材,教師必须非常熟悉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自己所带班级的孩子的学习状况,能预测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会不会真如淘气笑笑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是不是会出现不同于教材呈现的那样,有自己的想法呢。因此,通过对教材的熟悉理解后,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对教材进行有效编辑,以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可持续发展。

1.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处理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的学习,根据自己经验,倒数的读音便是课的第一关,很多孩子可能会读成“dǎo shù”,因此,如果教师了解这个情况,可以通过孩子齐读课题来导入本节课,大家读法不统一,教师这时候将倒数的拼音(dào shù),写在黑板上,学生再念一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欲望应该是被激发了的。接着就问问学生,读完课题后,他们想知道什么。

接着,真正的改编就出现了,原本的教材给出了一系列的题目中,包含的整数的倒数的部分。笔者认为,在初学时,把整数与其倒数相乘的题目暂时隐去,直接要求学生计算的是两个分子分母的互相倒过来的数相乘的结果,其结果等于1,而且从分子分母的位置,让孩子们先接受“倒”的意思后,立即引出倒数的概念,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倒数,在着手去揭示倒数的真正的意义。让学生找到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乘积为1”“互为”,并对关键词进行理解。在理解过程中,恰好就是求数的倒数的过程,比如乘积为1,是不是只有分数有倒数,是不是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就求出倒数了呢?还有别的吗?于是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倒数,比如学生可能会想到,整数的倒数,小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而寻找倒数的时候,可以分组研究这些数的倒数,然后让孩子分组汇报,全班达成共识,到最后,统一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呢?此刻,大家都去思考着有那个数与其他的数相乘不等于1呢?估计,有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0就是这样一个数,所以,0没有倒数。经过这样的改编,不仅仅倒数的概念真正落实到位,理解到位,求倒数的方法也自然而然地出现。到课最后,进行完整的总结即可,甚至总结可以上升到,倒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2.以学生的兴趣点将教材例子进行补充,可以很夸张利用一些操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吸引学生全程投入

如,五年级上册《分数再认识》一课,原本教材是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引入课题,再次认识分数,笔者觉得如此上课去会使得教材平淡无奇,估计学生能够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可是,真正对数感的发展,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让学生感到惊艳,课一开始,笔者就说:“作为数学老师,我有很多吃不完的东西”,学生们很质疑,说:“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这时候很肯定地说:“就是有”,这时候,掏出8根一样长的纸条,代表油条,要求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吃这根油条的二分之一,实际就是要求将纸条的二分之一剪下来,将剩下的二分之一传给后面一位同学,继续要求,后面的每个同学都吃剩下油条的二分之一,于是纸条传到后一位同学,直至一组最后一个同学。这时候,让学生纵向比较,为什么每个人都吃二分之一,吃到的东西怎么不一样多呢?也可以横向比较,进一步夯实对分数表示多少相对性的理解。接着书中的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两个正方形和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例子就可以由学生自由讨论,相当于作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到位,从而重难点的突破就非常的自然了。

3.做教材的主人,还可以抛弃书本的原来的情境,直接将教材改编得更接地气,更加让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一课,本意想利用照片像不像,引出每张照片长与宽的关系,发现长总是宽的1.5倍的照片像,而长除以宽不等于1.5的照片不像,可是经过几届六年级的教学,发现用这个情境来引出两个数相除就是这两个数的比,非常牵强,而且学生比较云里雾里的,不明就里。因此,到第三次教六年级的时候,笔者便毫不犹豫地将此情境抛弃,让学生在课前找一找生活中的比,他们找到的比还真的有很多,除了金龙鱼的1:1:1,还有一些食物的配方,还有酒文化中酒的配方,甚至有人找到了比赛中的比分等等(这个比分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到后面判断,它是不是我们数学中的比,并顺道解决了比的后项不为零这个知识点),教师此刻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先说这个比的意义,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是谁的几倍,谁有几份,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便可以给出比表示的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呀,接着就介绍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号,甚至顺便将比与除法类比,接着将照片的情境作为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变情境变成例题。

4.做教材的主人,还可以增加课的内涵,在六年级下学期,有一节《变化的量》,总是感觉很不好处理,内容特别少,如果按教材内容上,20分钟可能就讲完了,讲完后,孩子还是不知道变化的量到底是什么,所以这节课,可以增加相关联的量的概念,并让学生感觉主变量和因变量(概念可以不给)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并且补充足够的多的例子,生活中的,数学中的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让学生彻底理解变化的量,为后面学生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作好铺垫。

5.做教材的主人,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整体增加教材中不曾提到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补充。比如,北师大教材第十二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画图,列表,猜想和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听过苏教版的《倒推》一课,感觉很适合六年级的孩子学习,倒推的策略中的有序整理信息,按序倒推,顺推检验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有效性,良好的解题习惯等,所以,这个内容,在总复习时是可以给学生加课的。

三、结语

好的教材,是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的,只不过它静态呈现,需要教师动态的诠释。为了促进学生能智慧成长,就需要我们教师做教材的主人,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五上)[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