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奔
摘 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教学: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二、改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四、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
高中生“核心素养”应该是高中阶段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集合体,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未来发展的最基本素质,其本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长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载体支撑,其中学校文化是基础,课程是主要载体,课堂与实践活动是主渠道。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美术课究竟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美术老师应该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灵活运用教材,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学習的兴趣和发展的需求,运用教材时可灵活的去选用,创造性的去运用,可以选择不同出版社教材中的优秀内容,综合使用。
人文性,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在整个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处处渗透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三)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空间
研究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起到极大作用。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
(四)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术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就是平时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二、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一)合理开发校本资源
1、学校环境资源:把学生带出美术课堂,欣赏和感受校园风光以及文化石的美,并用速写或摄影的形式表现出来,选取好的作品进行展览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2、让学生翻阅欣赏学校图书馆的各类画册、杂志、美术书籍等资源,提高审美水平;利用学校美术教室里的教学设备,如石膏几何体、石膏像、静物等,供学生学习素描、色彩写生或摄影摄像等练习。
(二)利用校外乡土资源
1、对学生所在地的本土资源进行筛选学习,让那些既能满足民族文化传播又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资源走进学校,走进美术课堂。
2、鼓励学生多去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书画摄影展览,然后在美术课堂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交流自己的观后感。
(三)新型绘画种类的应用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体验不断出现的新型绘画种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刮画艺术、砂纸画、陶艺、民间美术资源(剪纸、喜字、春字、窗花等)和小制作(千纸鹤、玫瑰花等)。
(四)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1、让学生利用网络下载收集相关美术图片资料,学习制作任意美术多媒体课件(PPT)在课堂展示交流,并互相评价。
2、沙画艺术。沙画是由沙画大师使用一捧黄沙及相关设备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沙画表演符合现代化城市人们对艺术欣赏要求。
(五)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
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如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等。
三、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应该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美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不太理想,也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任。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一份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蔡清田:“核心素养”:新课改的目标来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10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