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悦乔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本文将具体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期为广大同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必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能力、语文学习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语文理解能力等方面。学生自幼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初始环节,小学语文学科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六个层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汉语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彰显自身品位。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
1.学生兴趣低迷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例如,很多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看书、绘画,并未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与教师进行学习互动。班级内学生较多,教师无暇监督每位学生,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绪。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加低迷,学习效果将越来越差。
2.教学方式滞后
我國开展教学体制改革后,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小学生渴求在趣味课堂中汲取知识,建构知识图谱,收获自己的智慧成果。很多教师因循守旧,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僵化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方法滞后,学生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堂。
3.师生转化失效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学海中乘风破浪。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担任着重要的育人任务,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与学生交流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部分教师并未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没有捕捉学生的成长动态,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各行其是,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培养习惯
学生只有将语文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肯定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识积累依赖于习惯养成。教师要建构听说读写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生活化教学必不可少。教师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发现语文之美,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2.开展活动
核心素养仍然以学生为培养中心,这与生本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传统课堂教授的语文知识有限,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良性竞争,使学生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发展。
3.增强语感
语感对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生自幼生活在汉语环境中,沐浴在汉语文化中,对汉字词汇等较为熟知。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转换往往不太顺利,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也有待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采用多元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悟语文学习的真谛。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建构语言世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建构巨大的语言世界网络,使学生在其中汲取语文知识,构建基础的知识体系。学生自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初步认识了语言文字特征。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语言运用能力亟待增强。汉语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人们生活中的交流媒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浓厚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例如,教师在讲授“曹冲称象”一课时,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在文章中标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字词发音,使学生逐渐构建字词体系。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这一课的生字包括“称”“底”“秤”“船”“柱”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应用生字遣词造句,回顾课文,深化学生对字词的感知。
2.注重审美鉴赏
语文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教材,寻找适合开展审美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小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处在形成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审美鉴赏的契机,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例如,教师在讲《山行》时,应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美好场景。远山朦朦胧胧,近处有条石径。在白云的深处,好像坐落着几户人家。停下车来看秋天的景色,枫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学生朗读故事、感悟故事,进入诗人创设的意境,和诗人达到情感上的遥相契合,从而完成审美鉴赏的过程,对古诗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3.深化文化理解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文化性,文化理解能力同样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语文学科具有人文价值,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教师应对文化性素材进行整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讲解《山居秋暝》时,教师应为学生介绍光辉灿烂的中国古诗词文化。中国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其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古人的才气,今人需要继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主动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介绍本诗的作者王维,并引申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著名诗人、著名诗作等。通过对课堂进行扩充,学生可以深化自己对古诗词的印象,从而一点一滴地受到诗词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任务,需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传统教学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建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68-169.
赖忠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故事课堂“双轴五步”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81-82.
孔凤莲.导图式课堂日记,让孩子语文核心素养根深叶茂——有效提问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91-92.
徐玉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