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硕
戴维·霍瑟萨尔教授写的《心理学史》中,记录了100多位思想家和心理学家的故事,包括40多位近现代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这些心理学家的成长给了我颇多启发。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批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方向、指明道路,那么真正的教育家需要哪些特质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给您娓娓道来。
一、师生情谊与创新精神孰轻孰重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式的人物,随着他的专著《精神分析》的出版和多篇精神分析领域论文的发表,他在心理学界的声望与日俱增,有了一大批追随者,荣格和阿德勒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与弗洛伊德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关系。但这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挡住荣格和阿德勒对于弗洛伊德思想的质疑,他们与弗洛伊德渐行渐远。多年之后,阿德勒创建了“个体心理学”学派,对于自卑心理有着精深的研究;而荣格则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的思想超越了心理学的范畴,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学史》这部书中,师生在学术上分道扬镳或者说学生对于老师思想的超越和创新是很常见的事情。
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学生遍布欧洲、美洲、亚洲、澳洲,但他的学生并没有沿袭他的内容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而是各自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如铁钦纳开创了构造主义体系、詹姆士开创了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其实,冯特的学生都非常尊重冯特,他们从冯特那里学到了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荣格和阿德勒之所以离开弗洛伊德,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他们眼中,探求真理比师生的情谊更重要。真正的教育家不囿于一家一派的思想,他们以探究真理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真正的教育家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能够吸取前人思想的菁华,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创出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二、不畏权威,真理至上
罗伯特·默恩斯·耶基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他刚到哈佛大学教书时,该大学3位伟大的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乔西亚·罗伊斯和乔治·帕尔默仍在学院教书,耶基斯并没有被权威吓倒,他取下自己新办公室中这3位大家的画像,换上3张类人猿的照片,说道:“这些是我的哲学家。”之后他开始研究猴子和类人猿的心理生活。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在比较心理学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
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马卡连柯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他,并称他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苏霍姆林斯基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了马卡连柯理论体系中的诸多缺陷和错误,看到了人们在实践马卡连柯教育思想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克服的偏差。基于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良知,他间接或直接地指出了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不足,挑战了理论权威,引起了苏联教育史上的大辩论,历史最终证明了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合理性。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被马卡连柯的地位嚇倒,也没有在苏联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退却,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真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真正的教育家不唯书、不唯上,他们信奉科学,将真理作为自己膜拜的对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三、自我超越,追寻内心真实的声音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很多人都知道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但可能不知道,马斯洛是行为主义出身,他在威斯康星大学接受了严格的行为主义训练,主修课程是解剖学、生理学、动物行为学等类似的学科,但是马斯洛内心并不认同行为主义的理论,他更关注人的潜能和内在体验,于是他开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令人敬佩的是,马斯洛在晚年看到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以宇宙为中心的超个人心理学。虽然他没有进一步完善这个理论,但是他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在“超个人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的“第四势力”。
马斯洛的可敬之处在于他不但超越了自己所学的原有知识体系,创建新的学派,更在于他能够超越自己。真正的教育家不以权威自居,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个探索者、思考者、创新者,他们不断自我超越,尽可能地接近教育的本质。陶行知先生说:一流的教育家有两种精神,一种是创造的精神,一种是开辟的精神。真正的教育家勇于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来证明自己的思想。
四、因为喜欢,所以执着
书中描述的40多位近现代心理学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心理学感兴趣,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上大学的时候,还为自己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苦恼。在听过心理学的课程或者讲座之后,他们发现了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出于对心理学的喜爱,他们把心理学作为自己毕生探究的事业。
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非常勤奋,有专家对冯特发表的作品做了一个估计,普通读者如果以每天60页的速度阅读,要花费两年半(约913天)的时间才能把冯特所有的著作通读一遍。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桑代克在从教的43年中,平均每年出版10部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再看近现代中外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全集7卷,著作40多本,杜威有著作30多本,陶行知有全集10余卷,陈鹤琴有著作10余种,[1]这累累硕果都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华罗庚先生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他们的思想和成果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努力是成正比的。
真正的教育家是自发自觉成长起来的,不需要外因的鞭策,更不会因为物质条件去讨价还价,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能不能实现。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时候,一无校舍,二无教员,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开展乡村教育的热情,期间虽然几经波折,他都矢志不渝。
真正的教育家有自己的特质,他们追求创新,能够超越前辈,超越权威,超越自我,以学生发展和民族教育兴盛为己任,不畏强权,不为名利所干扰,毅然前行。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中小学教育家的特征、类型与作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3):26.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青岛教育》责任编辑,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