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竣晓 赵垣可
【摘 要】当前,为教师“减负”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政策体系的不健全、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过高、学校非教学活动过多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等共同造成了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的现状。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需要健全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出台教师减负政策;引导舆论风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自身要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减负;政策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8-0030-04
【作者简介】1.殷竣晓,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河南新乡,453000)教师;2.赵垣可,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今年把减轻教师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出台有关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政策。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是保障教师切身权益,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工作负担的概念
谈教师“减负”需要先厘清教师工作负担的内涵。“负担”指的是承担的责任、工作、压力及代价等。“负担”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意。与之相关,教师工作负担也可作为一个中性词来理解。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负担作出界定,认为狭义的教师负担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压力及为此付出的代价等。广义的教师负担不仅包括学校工作负担,还包括家庭与社会负担,以及职业与非职业负担。[1]其中,狭义的教师负担也即指教师工作负担。有学者认为,教师负担就是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以及所承受的压力,具体包括工作负担、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2]这里的教师负担不仅包括工作负担,还有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亦有学者认为,教师负担就是教师职业应当承担的职责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量,[3]也即教师工作负担。还有学者认为,虽然“教师负担”作为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但当它超出教师合理的工作时间、职责范围与教师身心承受能力时,就具有贬义、负面的含义。因此,教师工作负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或超出合理的工作时间及职责范围的工作、责任、压力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等。[4]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将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界定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而承担的教育责任、教育工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为此付出的代价等。
二、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现状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之外,还要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非教学任务与活动,如: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及上级行政部门的考核和评估;文明学校的创办、交通安全学校、防火救灾及卫生城市的创办等各种进校园活动。这些非教学活动损耗了教师大量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据调查统计,有78.6%的中小学教师觉得工作量过大。[5]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应付事情多等特征。超长的工作时间、过重的工作量及应付的诸多事情等会造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不仅仅影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且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方的100多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测试,发现有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6]同时,过重负担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7]这种状态也会直接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教师在无形中将工作负担转嫁给学生,进而造成学生学业压力大。第二,过重的工作负担影响教师的情绪和状态,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第三,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教师工作负担重,整日处于忙碌的状态无法顾及自身的专业成长时,教师的视野和格局受到限制,也难以培养出具有时代格局和前瞻性意识的学生。
三、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顶层设计不力、教师政策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重的根本原因;社会不良风气及非必要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校僵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不高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的直接原因。
(一)教师政策体系的不健全
想要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政策是关键。国家教育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工作压力等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各地中小学在落实中央颁布的政策文件时,由于没有具体、可参照的政策依据,使得教师合法权益未能很好地得到保护,“超时工作”“干职责外的事”等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常态。
(二)学校落后的管理理念与僵化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影响教师工作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往往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教师的个体需求,漠视教师的身心诉求,并以严格僵化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功利性目标。一是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例如,学校为保证教师的出勤率采取每日打卡的方式,教师的工资、职称、名誉及地位等都与所教科目的学生成绩直接挂钩。二是形式化的管理模式。例如,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都要重新写教案,而对教案的内容和质量没有给予有效的重视。三是官僚化的管理形式。例如,学校决策基本都由领导一人决定,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多。四是硬性化的管理模式。例如,有的学校为激励教师,形成竞争的工作氛围,制定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教师人人自危,严重影响同事关系,甚至造成同事之间的恶性竞争。这些都成为教师心理重压的来源。
(三)教师业务能力及心理素质不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及心理素质是影响教师工作负担的内部和直接因素。面对性格迥异、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教学经验、心理抗压能力不强的教师更易感到教学工作负担重。这些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期待高及非教学活动多
过高的社会期望也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重的原因之一。在“唯分数论”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的需要,中小学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工作。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教师还要完成各种非教学任务和活动,很多非教学工作还要形成书面文字上交,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
四、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的解决对策
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育系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家顶层设计的构建等一整套相关制度设计的创新。另外,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更需要社会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分工协作。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教师权益
国家政策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强有力保障。各级政府应制定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提供外在的法律保障。从中央层面来说,我国现行的有关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但这三部法律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均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央政府应对现行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法律进行修缮,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工作压力等,提升中小学教师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地位,保障中小学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切身权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均有重要的价值。地方政府应重新审视政府各部门与学校的关系,给予学校宽松的教学氛围与自主办学权利,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干预。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政策文件时,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校的特殊性。在安排任务时,地方政府要将学校与一般性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认识到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以教学为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活动。其次,地方政府要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减少对教师不必要的培训活动,切勿将学校作为政府提高业绩的手段。
(二)引导舆论风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引导舆论风气,创造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关键举措。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改善和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创造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一个不尊师重教的社会是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的,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应该统筹协商,向社会宣传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应减少学校中的非教学活动,着力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让教师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学校管理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更要關注教师的身心发展诉求。学校应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爱戴老师的优良品质。家长应适当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体谅教师,尊重教师。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作为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学校具有传递和过滤来自社会其他系统影响的功能,同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制度体系对教师工作负担施以有力的影响。学校应坚决地拒绝各级政府部门强加的非必要教学任务,摒弃形式主义的作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减少硬性规定和刚性约束,多采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如加强管理层和教师的沟通,尽可能地化解干群矛盾,营造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教学效果,还应该切实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比如,为教师成立专门的活动场所。总之,学校应使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和尊重,进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其次,学校要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层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明确教师的工作时间,适当减少考试次数,改革考核评比制度,提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允许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学校要勇于对不必要的活动“说不”,尽可能地减少非教学活动,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建设
首先,教师应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的追求。教师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能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以自身的工作热情化解工作中的压力,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又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在专业水平上,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所教科目的知识外,还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与时俱进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业务能力上,教师除了注重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外,还应该积极地向优秀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再次,教师要加强心理素质建设,掌握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化解各方压力。
(五)推广人工智能与教师相互协作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
“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是模拟人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进行工作,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社会智能方面可以与人媲美甚至超过人类。”[8]在未来教育时代,人工智能将帮助教师完成多种教学中的重复性工作,如出题、批改作业、反馈学生学业信息及担当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师等角色,减轻教师繁杂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在人工智能教师的协助下,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学生心灵的培养、精神的塑造等,与学生相处、互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有效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应与人工智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Ysc04\d\姚\2019\2019教师发展\2019教师发展7期\KT1.TIF>
【参考文献】
[1]王毓珣,王颖.关于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理性思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4):56.
[2]柳士彬,胡振京.论“减负”背景下教师负担的减轻及其素质的提高[J].继续教育研究,2002(1):64.
[3]鄢秀娟.教师也需要减负[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3):73.
[4]张雅静.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来源与排解[J].教育科学论坛,2019(4):59.
[5]李新翠.教师真的需要这样工作吗?[N].中国教育报,2014-09-16(6).
[6]李和平.给教师减负,就是给学生减负[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60.
[7]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
[8]余胜泉.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N].中国教师报,2019-0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