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名师集群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2019-09-10 07:22杨维风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专业发展

【摘 要】开展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名师集群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平台的名师工作室,需要依托名师团队,以课题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引领教师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课题研究;专业发展;名师集群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8-0019-04

【作者简介】杨维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8)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加强课题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课题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建立学习机制和交流平台,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两年,南京市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成员都参加了省、市课题研究,其中主持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12项。作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工作室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深入研讨,加强相互交流,实现成员及室外骨干教师集群式发展。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紧跟课程改革步伐

与一般的课题选择不同,名师工作室在选择课题时会更多地考虑以下因素。

1.聚焦课程改革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作为工作室研究课题,必须与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趋势保持一致,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教研结合,以研导改,以研促教。课题只有立足于课程改革、服务于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和培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为此,我们立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研究”,以活动为形式,以一定的议题为中心,以相关学科模块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活动,既侧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议题,应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来展开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又围绕议题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参观等社会活动形式,将课内活动延伸、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通过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积极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结构化建构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认识,推动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践,探究教学中围绕议题进行不同模块知识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多个模块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学科条块限制,克服单纯知识教学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并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完成结构化建构。

2.体现共同教学主张。

共同的教学主张能够凝聚成员力量,推动课题研究与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工作室的主张是追求价值共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追求教师与学生的价值共情、追求知识文本与个体经验的价值融通、追求学科教学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共振。

这一主张的实现,需要以价值立意统整学科教学的目标设计,重视德育目标的实现,不重智轻德,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和放大甄别选拔功能;需要以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组织学生开展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社会实践,在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需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野创新学科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

在上述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价值共生为追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共同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建成了一支志同道合、勇于创新的工作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研究

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最显著的亮点和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难点,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的成果非常少,對此,我们充分发挥名师集群的优势,群策群力,攻坚克难。

1.发挥各人所长。

在我们工作室成员中,既有南京市教研室高中政治教研员、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也有中学一线教师;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大市学科带头人,许多人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所长。课题组核心成员李宏亮老师是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的博士、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在理论层面对课程教学很有研究。在他的指导下,课题组从课程教学理论的角度对活动型学科课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清晰的认识。

活动型学科课程既不同于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的学科课程,也有别于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活动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力求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课题组核心成员范斌老师是南京市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范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全面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课程性质等,调研区域内思想政治教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状况及课堂教学落实情况,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并通过相关课堂教学实践,确定开展活动议题,探索活动设计系统化、结构化,总结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式、途径,并通过对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案例的调查与分析,进行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益评价。

2.加强相互研讨。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不仅重视理论研究,也非常重视实践研究。在实践方面,课题组有着明显的队伍优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纪立建,正高级教师陈静,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徐其锐、李昱蓉、汪维波、陶德华等,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有着相互讨论、交流的传统和习惯。

围绕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议题式教学,定期开设观摩课,广泛开展研究课,积极参加竞赛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江苏省教研室举行了2019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南京市第一中学郝良群老师代表南京市参加了本次比赛。

郝老师执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教材的内容,容量大,学生理解难,其他选手都没有选择,但是郝老师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的工作室团队,利用这一在全省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范斌老师的带领下,从议题的选择、整节课的架构、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语言的表述、板书的设计等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了充分研讨,既指导、帮助郝良群老师参加比赛,又借助这一具体案例,深化了对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议题式教学的认识。

比赛现场,郝老师围绕“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议题,从马克思两次当选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先后发起的“千年思想家”评选活动的第一名导入,组织学生讨论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在坚持中发展,品读《共产党宣言》,为《国际歌》填词,学唱《国际歌》,让看上去枯燥、晦涩的理论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团队研究水平,得到专家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14节课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优质课展评一等奖第一名。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教育教学实践

1.改变自身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既要有目标、责任、习惯等内部动力,也要有氛围、评价、团队等外部动力。为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坚持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内容,教中研,研中教,为教而研,以研促教。

借助对活动型学科课程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研究自己的课堂、学生、困惑,及时总结阅读时的感悟、讨论时的启发、工作中的经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不良的思维定势和教学习惯,改变了以往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和放大甄别选拔功能,学生被动接受多而内化感悟少、机械训练多而体验实践少的情况,更加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课题组刘美玲老师的《订立合同有学问》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优课,有4名成员在南京市高中政治学科优质课评比和南京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发挥辐射作用。

为推动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发挥课题成果的辐射作用和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课题组除了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外,还在《江苏教育》上主持“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研究”专题,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润生,苏州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朱开群,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美兰等专家参与了研讨,对什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什么要把思想政治课塑造成活动型学科课程、如何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等问题,分别从理念与操作层面进行了系统解读。

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还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2016级思想政治教学专业学生“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有多名成员担任南京師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或实践导师。课题组成员还将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加以推广,在省、市、区、校各个层面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并加强省际交流,承担了广东等多省名教师跟岗培训,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题的研究让我们体会到,依托名师团队,我们对活动型学科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同时,通过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室成员和工作室之间加强了研讨与交流,实现了集群式发展。<\\Ysc04\d\姚\2019\2019教师发展\2019教师发展7期\KT1.TIF>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7.

[2]杨维风.名师工作室机制下的骨干教师专业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9):74-76.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