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雨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对教师和学生接觸与掌握先进教育理念、手段,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只有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的思想观念难以改变
在农村教师的观念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传承了多年,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似乎并无必要。农村教师的技术水平有限,要制作高质量的课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也并不能得到保障,导致教师的教学激情不高,不愿主动学习和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2.教师仍然重教而轻学
数学课堂的融合实践仍然注重教师怎样教,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制作出来的只是单纯的教学课件,而不是学习引导型课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融合。
3.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期望值出现错误
新课程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广大教师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当成了法宝。电子产品的盛行,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一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便能提高教学质量。当教学效果不明显时,教师往往会质疑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思考如何改变融合理念与模式。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融合
1.要达到有效融合与课堂优化,必须设计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
教师设计的课件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1)教师应认真剖析教学内容,厘清知识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教材编写教案。教师备课时,应认识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设计的课件情境要符合实际且有新意,重点明确,难点分解,做到知识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2)教师设计的课件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采取的知识传授与教学方式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3)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要符合记忆规律,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件中充分考虑到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评价方式,达到其他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用“角角边”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分析,教师利用画图软件画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不完整三角形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三角形能实现全等。接着,教师通过平移、重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通过“看”去发现总结“角角边”全等的条件。第二部分是根据已学知识解决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论证,写出符合逻辑的证明过程。第三部分是知识应用,通过例题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练习题,采用对比(类比)的思想,拓展延伸。笔者预设的难点在第一部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很快就找出了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非常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讲述了三角形能否全等的理由。笔者认为,本节课中学生对“角角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非常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课堂中要注意把握信息容量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工作量减少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如果单一注重快节奏和大容量,便会偏离教学本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如果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那么适当扩充课堂容量、加快教学速度,也是可行的。
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其优点,起初应尽量放慢教学速度,透彻讲解知识点,多引导学生,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数学知识来调节课堂气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在后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去学才能掌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最终落脚点。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堂,当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轻松愉悦时,学生便能充分激发兴趣与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课堂中创设新颖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去思考同一问题,并通过讨论、反馈、总结等方法,使学生形成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在课堂内外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解决办法集中呈现出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模拟各种与实际相似的现象,如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图形的全等、相似、图形的变换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放大或缩小,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深奥为简明,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知识点,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本质。这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难以讲述清楚的现象和理论,能够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变难为易,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4.用多媒体授课,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认知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与方式、手段都应围绕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形成来进行,多媒体的利用应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简洁实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开展的课件,不能为应用多媒体设备而将纸质教案变成PPT。教师不能过于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容量与节奏,将其变为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教师应抓住主次、重点和表达的内容与目的,不能让教学课件取代教师的教与评、学生的思与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形成与思维培训。教师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融合在一起,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5.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不能忽视课外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师可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后练习是巩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式,能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二次飞跃。因此,笔者在每节课后,都会为学生布置一到两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或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认识到,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来考虑教学的速度与容量。教师可以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放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操作技能。
为了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多媒体技术,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反馈、论证、总结,借助课堂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利用教学一线的有利条件,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成果,改变农村数学教学现状,使学生了解更多现代化知识,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科技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李庆华,史舒人,张爱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0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