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非正式学生群体”张扬个性、自我管理的需求较为突出,传统的“基于要求”式管理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价值导向”,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无法适应“非正式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唯有采用因需而异、私人订制、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策略,建立“基于需要”的自主管理新制度,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为其成长助力。
【关键词】自主管理;自我实现;非正式学生群体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5-0068-03
【作者简介】蒋钰,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襟江校区(江苏泰兴,225400)大队辅导员,一级教师,泰州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泰州市优秀班主任,泰州市教坛新秀。
“非正式学生群体”是基于共同需要自发形成的学生群体,相较于“正式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彼此之间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情感依赖性,群体内部的行为比较一致,其张扬个性、自我管理的需求往往更为突出。可是,传统的基于“管理者的目的和要求的班级管理制度”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价值导向”,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其在实施过程中强烈的约束感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能适应“非正式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需要,实际操作时常常冲突不断、效果平平。如何在“集体价值导向”与“个体需求”之间寻找契合点,帮助“非正式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呢?作为学生主要精神关怀者的现代班主任,唯有建立“基于需要”的具备民主和科学特质的管理制度,善于发现学生不同的需要取向,利用“优势需要”进行私人订制,激活内在动力、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并通过“高峰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期待”,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为其成长助力。
一、“基于需要”自主管理制度的优势
“需要”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所必需的各种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基于需要”式的自主管理制度,是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生发的新型自主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动力源由“集体管理的要求”转变为“个体发展的需要”。制度的制订关注团队管理中最小的个体单元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利用“优势需要”的引领,由制度的执行者根据其个性需要进行“私人订制”。
“基于需要”式的自主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拒绝“强制监督管控”,重在内在动力的激活,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审视、自我实现的学习自律的过程,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为“‘自我发展期待’和‘自我实现水平’之间的矛盾”,在保证学生心理安全的同时,规避冲突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在制度的效果方面,旨在通过“高峰体验”使被管理者产生“自我期待”和“更高级别的需要”,获得新一轮“完善自我”的不竭动力。对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引导,“基于需要”的管理模式更利于班主任全面关心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也更利于学生在“集体价值导向”与“个体需求”之间发现契合点,能够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基于需要”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策略
1.从“同一要求”走向“因需而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班主任要发现“非正式学生群体”的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手游一族”是班级里较为棘手的“非正式学生群体”。其实在“手游一族”中,不同的学生体现的内在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学生在多种精神需要之间的优势需要(最先需要满足的需要)也不尽相同。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如果只是简单的“不能沉迷手游”或“每周玩手游不超过几次”之类的条目化要求,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他们还不能主动地审视自我,无法清晰地发现自己真实的需要。因此,笔者采取了“需要菜单”的办法进行制度内容的确定。首先,笔者充分肯定这部分学生,告诉他们“喜欢玩手游是很正常的,老师也曾玩过”,利用“自己人效应”帮助他们放下防备,直面自我;其次,笔者发放以“我为什么喜欢玩手游?”为主题的“需要菜单”,学生自由填写;最后,请学生在自己的“需要菜单”中逐步删除“期待值不高”的次重要选项,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能更好地满足这一需要呢?”,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制订个性化的管理制度。“因需而异”的制度内容是从学生心灵深处主动生发出来的,更利于学生自我成长。
2.从“越俎代庖”走向“私人订制”。好的自主管理制度一定是符合集体的共性需要的。班主任要想在学生的个体感受和集体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点,在制度建立时,就一定要懂得引导的艺术。
周五上午最后一节体育课结束后,足球爱好者们风风火火地涌进教室,一时间,教室里喧闹不已,学生们拥挤着、吵闹着、推搡着冲出教室,各种危险动作并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学生“宣泄过剩情绪”的需要和“上下楼梯慢步轻声”的集体需要发生冲突时,如何引导足球爱好小群体的学生建立自我管理制度并改变这一现状呢?如果班主任只是简单粗暴地执行校纪班规,强行要求他们安静下来,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笔者采取了“共情”的办法,理解学生的正常需要的同时,通过等待冷却的方法避免矛盾激化。在将学生召集回教室并让他们安静下来后,笔者带着全班轻声吟诵小诗《轻轻》:“轻轻的云朵,轻轻的风。轻轻的柳条,轻轻地动。轻轻的小船,轻轻地划。轻轻是我,我是轻轻。”两遍跟读后,笔者轻声问大家此时的感受。学生们说:“我感到很舒服,全身很放松!”“轻轻地吟诵,我感到很温柔,自己也是轻轻的。”见时机成熟,筆者笑着问他们:“安静的环境给大家带来了愉悦的感受,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也要轻轻呢?怎样才能做到轻轻呢?”学生们的内在需要被激活了,纷纷献计献策。于是,与“安静”相关的个性化自主管理制度,被学生“私人订制”了出来。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要让管理制度执行得安全高效,就一定要让他们自主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班规。当班主任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一独特的生命个体时,放权的行为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需于生,问计于生”。
3.从“执行管控”走向“自我实现”。“基于需要”的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不应当是学生执行要求、教师管控监督,而应当是利用“需要”为动力源,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主动地自我反思、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基于需要”的管理制度更注重自我管理能力的习得,是学生逐步形成“自律”能力的过程。
笔者曾就班级的“手游一族”开展“学会管理时间”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是一次学生自发组织的手游比赛,有“获得集体认可和伙伴尊重”需要的“手游一族”成员都可以参加。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参赛要求:初赛者,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记录两周内玩游戏的时间”;复赛者,必须“能对自己承诺负责,自己规定游戏时间,能做到三周内不超时”;决赛者,必须“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间,自己制订时间安排计划,一个月内能严格执行计划”。凡是参赛的“手游一族”成员内部会公布个人动态排名,还有学生会组织成绩分析会,自我实现的同时帮助伙伴成长。就这样,一直让班主任头疼的“沉迷游戏”的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解决。
在实施“自我实现”的策略时,班主任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育者要尽可能多地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使得他们的自我实现成为可能;二是学生必须经历通过不懈的努力自我实现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避免出现“习得无助”的现象。
4.从“达成目标”走向“高峰体验”。“基于需要”的自主管理制度追求的效果不以“管理者的目的与要求是否达成”为标准,而是看“被管理者”是否通过“高峰体验”产生了“自我期待”。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善于发现“非正式学生群体”成员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评价,努力创设平台、建立机制,让这些学生根据个性需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生长点,“英雄有用武之地”,并产生“自我完善”的期待。
笔者在班级中创立了“星空擂台”和“星空小老师”制度,每个学生根据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项目自主申报,并在班级展示,战胜所有挑战者即可成为“星空擂台”擂主。连任3次的擂主可以申请成为“星空小老师”,“星空小老师”可以组建项目团队,形成新的学生群体。这种高峰体验犹如给学生安装了一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产生了巨大的辐射能量。
张载云:“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班主任作为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不能简单地将外在的规范准则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内在需要”的动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建立从“基于要求”走向“基于需要”式的自主管理新制度,为“非正式学生群体”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团队建设打开新局面。因为,“主动即自由”!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