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新教师教学现状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探究

2019-09-10 07:22景晓挺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现状数学教学

景晓挺

【摘要】新教师是教育队伍的生力军,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提高教学质效、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一种合作共赢,既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更能實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现状;新教师;数学教学

新教师是教育队伍的生力军,作为一名新教师,笔者最大的愿望是尽快站稳讲台,适应教学岗位,在专业上迅速提升,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提高教学质效、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一种合作共赢。

一、数学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

数学新教师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缺乏数学教学阅历。初为人师的数学新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初级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暴露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教轻学,讲风过盛

新教师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他们一登上讲台,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兢兢业业地“传道授业”,滔滔不绝地为学生讲授。新教师虽然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比较快,但是往往不能将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机地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中,虽然他们也知道“生本理念”“学的课堂”,但是在真正教学中容易出现新瓶装陈酒的情况,过度使用讲授法,重教轻学,讲风过盛。新教师在课堂上重视教学,忽视学生,忽视学习,不能做到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忘却了教学的本真。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配角,无论是知识还是文化,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靠教师去教,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2.孤军作战,缺乏合作

合作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各个行业的重要发展理念。然而,许多初登讲台的新教师并没有领悟到合作的重要意义,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偏向个人主义,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很少见到合作的踪影,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难得有合作性活动,师生之间极少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很少沟通合作。

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需要合作,教是为了不教,教要为学服务,教学要依靠学生。合作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教师要避免孤军奋战,主动与同伴合作,与学生合作,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借智借力,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

3.急功近利,贸然挺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精心培育和耐心等待。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不会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基于学生的立场,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特征,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立刻见效。

急功近利、贸然挺进是多数新教师的通病,他们在教学中只会按部就班地执行教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生成缺少灵活的教学机制,不懂得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预设,而是强行推进教学进度。他们对学生缺乏耐心,不愿意放慢教学进度,不愿意留给学生体验与思考的时间。

二、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价值

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指数学课堂上学习者在志愿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同课堂资源之间的社会交互建构共性知识,建构自己的身份感以及达成共同学习目标的实践共同体。这里的学习者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基层学习集体。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人师也是学生,既要向前辈名师学习,也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要和学生结为学习共同体,与学生结伴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课堂学习共同体倡导师生同学习共发展,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突出群体动力的作用。课堂共同体的形成与师生互动息息相关,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共同体和推动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动态发展。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彰显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实现了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有效地学,同时让教师从学生身上获得启迪,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共同体实现了亦教亦学、教学相长,达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三、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策略

针对数学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有效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1.走下讲坛,让权与生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受体,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缺少自由活动的时空,导致师生关系敌对紧张,学生对教师疏而远之,不愿与教师交流互动,不愿学,也学不好。学习共同体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从敌对转为友好、平等。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心中有学生,让权于生,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平等对话,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要充分放权,把发言权、探究权、合作权等交给学生,自己甘于退居幕后,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权利,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效感受和理解一亿的大小,笔者没有进行枯燥的讲授,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笔者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在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等探究活动中真切体验到一亿的大小,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

2.优建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主动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该学习方式体现了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为学生搭建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课堂学习共同体包括师生共同体与生生共同体,其中学习小组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将学生个体凝聚在一起,围绕共同的任务展开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笔者几乎每一节数学课上都会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并引导学生精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实效。学习小组的优劣影响到小组合作质效的高低,教师要优建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组建人数不宜过多,四人左右为宜,小组长要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组织力,小组的建制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组内的互助互学,利于组间的公平竞争。

3.守望相助,静候花开

王开东老师提出“教师不妨做个大猴子”的观点,他认为学习就是大猴子带着一群小猴子去摘果子,教师这只大猴子要保护小猴子的自主采摘权,同时要对小猴子们守望相助,在他们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温暖的双手,悄然无痕地为他们示范、引路,帮助他们欣喜地摘到果子,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果子的美味。

教师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缔造者,更是学习共同体的经营者,教师要呵护学习共同体,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学会静观明断,适时向学生施以援手,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探究空间与思考时间。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围绕导学单开展小组合作预学,然后开展全班展示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笔者来回巡视,把握学情;在展示交流时,笔者耐心倾听每组学生的发言;在归纳总结时,笔者不是急于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建构。

数学新教师要想在专业上得以快速发展,除了加强理论学习,向名师取经求教外,还应勇于在课堂上探索实践。让我们精心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开辟一条师生共同发展的捷径。

【参考文献】

赵红婷.基于备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4(07):42-44.

陈志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45-46.

猜你喜欢
新教师教学现状数学教学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