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要:常读课外书的孩子写出的东西往往更有灵性,语言的驾驭能力更强,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方面也更为出众。这就是阅读对孩子成长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读书会成为一种渐行渐热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其特定的优势是在语文教学和自由阅读之间取一个支点——既体现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又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我在本文中谈了对班级读书会的认识,并以《我要做好孩子》班级读书讨论会为例,谈自己在指导共读、精选话题、延伸内涵的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班级读书会;讨论
班级读书会是儿童通向阅读世界的窗口,是营造书香校园的有效的途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它有两个很重要的环节:阅读——讨论。我觉得比较理想状态的班级读书会是师生在共同读完一本书后,交流心得,碰撞观念,轻松地聊书的过程。除了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重要的还有学习“交流与分享”。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和作品;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向教学,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某一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评价。但是有很多教师和我之前一样,虽知道班级读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很多优势,但没有勇气去亲自尝试上一上,因为觉得难度很大。担心学生不去认真,浅尝辄止;担心课上冷场,没有互动;担心学生读得不深刻,没有感悟……下面我结合《我要做好孩子》班级读书讨论会这一课例,从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指导共读
班级读书讨论会是一种读书结果的展示,它需要丰厚的阅读活动做铺垫。我布置的阅读任务如下:
学生层面,要求根据《我要做好孩子》导读单上的任务阅读,在书上圈画批注,并围绕主要人物做读书卡(我则指导孩子们一章章地读,一章章地做好批注);家长层面,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我要做好孩子》,让他们参与到这本书的阅读中来。完成任务:1.听孩子讲一讲书里的主要内容。2.浏览全书,重点阅读第1~5,9,19,23,25,26章。3.跟帖回答两个问题:问题一怎样的孩子可算是好孩子,谈谈您的标准。问题二列举您孩子符合好孩子标准的一件事;教师层面,认真阅读《我要做好孩子》,精选话题,设计读书讨论会。虽然这是班级读书会幕后的工作,但如果没有这么多课前深入的阅读和充分准备,就不能呈现出精彩的课堂。
二、精选话题
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们交流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话题设计则直接关系着读书会的成效。适当的话题设计能延伸阅读主题,深化孩子的阅读感悟,诱发孩子深入思考、乐于交流、乐于展示。当所选择的话题与学生的认知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时,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最为高涨。因此,班级读书会的话题设计应简明扼要,直指作品的关键点。根据《我要做好孩子》这一作品内容和写作特点与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我有选择地从一条线索出发设计话题。整堂课我始终围绕“好孩子”进行话题讨论。
片段一:
教师:喜欢看这本书吗?我也非常喜欢。据我了解,有的同学看了不止一遍,感兴趣的地方还看了好几遍呢。在书中,你都认识了谁?(金铃、尚海、倪志伟、刘娅如、于胖儿、幸幸、邢老师、孙奶奶……)
教师:在书中你找到了谁的影子?
片段二:
教师:我想,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中你们对金铃这个人物一定最熟悉了,她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1.通过事例说说她的特点,可以从外貌、成绩、性格、品质等方面讨论。2.组长负责把组员说的人物特点记录下来。
三、延伸内涵
把读书引向深入,才是读书会的真正目的。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要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话,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焦点主题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这本书中塑造的金铃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丰满,深受学生喜欢,特别是让班里成绩平平的那一些学生,读了书后使他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使这些学生明白好孩子的范畴到底是什么?对人物特点的感悟是学生对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切入点,我用话题“你觉得金铃在作者黄蓓佳的眼里是个好孩子吗?”将课堂推向一个小高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非常热烈,金铃的形象在孩子们的交流中也越来越丰满,作者眼里的好孩子形象也越来越清晰,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读着文章中的片段,回忆着这些令他们忍俊不禁的细节,感受到了经典文学的美。然后出示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形象,了解教师眼中的好孩子,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获得对如何做好一个好孩子的认识,得到阅读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好孩子”的内涵逐步延伸、深化。最后以诗歌形式出现好孩子的形象,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书签上,使学生对好孩子的感悟更加深入。
四、结语
閱读是件美妙的事,因为阅读为我们带来了欢乐、安慰,带来了新的视野、新的想法。每个人的阅读收获是不一样的,阅读后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书香浸润中获得阅读的快乐,语言的丰厚,精神的润泽。
(责编 杨 菲)
参考文献:
[1]周益民.上读书课啦[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立康.漫谈阅读和高效阅读[J].人民教育,2011(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