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自主探究的文言文教学

2019-09-10 07:22孙霁蔚
关键词:项脊轩归有光文言文

孙霁蔚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多元对话。阅读教学中开展多元对话常见于散文、小说、戏剧等现代文教学,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稍显不足。《项脊轩志》一课教学,立足学生的自主探究,营造“一读为快”的阅读氛围,用问题引领文本研读,让思维和情感走向纵深。

关键词:《项脊轩志》文言文教学自主探究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并且是多元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交流。在这种多元对话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以彰显,学生获得独到的体验和见识。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多元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激发情感共鸣,常见于散文、小说、戏剧等现代文教学,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稍显不足。文字难懂和情感隔膜,让学生总是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教师也常常纠结于怎样既扣住“言”又深入“文”,让两者充分结合,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拨开文字的迷雾,深入情感和事理层面,使其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

如何开展指向自主探究的文言文教学?文言的“言”是基础,我们不可忽略;文言的“文”是精华,我们更应重视。因此,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文言合一,以文带言。下面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为例,谈谈文言文教学该如何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

一、营造“一读为快”的阅读氛围

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对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推崇归有光。而在归有光的作品中,《项脊轩志》是“太仆最胜之文”。很多人读完这篇文章潸然泪下。不少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对当时课堂上的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记忆犹新,只觉得荡气回肠。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篇文章、怎样的一种情感,深深打动了历代的读者呢?

“志”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相当于“记”。我们初中时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的是“黄发垂髫,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项脊轩志》记的是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书房。一间什么样的书房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并让读者痴迷?我们得走进文本,走进项脊轩一探究竟。

以上是正式阅读文本前的氛围营造。 从“很多人读完此文潸然泪下”到“学生毕业后也记忆犹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禁好奇:文章究竟以何种情感深深打动了人们?项脊轩究竟是一间什么样的书房?这里面發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姚鼐称这是归有光最好的文字,好在哪里?历代读者潸然泪下,学生毕业多年仍记得这篇文章的结尾,难道跨越不同时代也能产生情感共鸣?这些问号营造出“一读为快”的阅读氛围。

二、用问题引领文本研读

问题一:项脊轩在哪儿?

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需要个人通读全文也需要集体合作探究的“热身”问题:项脊轩,“轩”即“室”,除“轩”之外,文中有不少与建筑格局相关的字词,比如“庭”“庖”“中闺”“墙”等,请同学们在朗读全文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字词,并思考项脊轩在宅院中处于什么方位。

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了全文,找到了“轩、室、阁子、老屋、厅、庭、庖、厨、中闺”等字词。但学生毕竟对古代建筑知识知之甚少,对于项脊轩的具体方位依旧茫然。这时,学生更期待的是教师告之答案。教师适时引导,提供古代建筑格局的一些常识:中轴对称、前堂后室、东厨西厕。再结合文中的“室西连于中闺”“轩东,故常为厨”两处提示,请学生探究分析:项脊轩应该在什么位置?并且准备了四个选项,以便在学生探究不出时缩小答案范围。经过整体研读文章,联系文化常识,互相讨论,学生最后得出:项脊轩位于宅院的东北角,这里偏僻、人迹罕至,所以作者能在这里安心读书,能够以足音辨人。

这一问题的探究融合了文本通读、古代文化常识补充、字义推究,需要学生研读思考。

问题二:项脊轩是怎样的房子?

顺势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探究:项脊轩是一间怎样的房子?学生在文中可以概括出项脊轩原先的面貌,并且总结出其特点:小、旧、漏、暗。在总结的过程中,也紧扣文本解决文字问题: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旧——百年老屋;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这样,也玩味了细节描写的妙处,其中“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尤为生动。屋顶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对这间书房,作者后来做了这些修整:漏——修葺,使不上漏;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室始洞然;外部环境——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番修葺后,改变了老屋的面貌,改变了室内的漏、暗,室外环境变得雅致宜人。

以上探究关注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这时,教师故意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室始洞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兴味盎然,因为这里涉及具体的事理逻辑。“前辟四窗”,何为“前”?“垣墙周庭”,如何“周”?“以当南日”,如何“当”?“日影反照”,如何“反”?学生探究的结果见图1。

之后,教师通过PPT展示设想的项脊轩在庭院中的位置,以及项脊轩修葺之后的环境。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在此处被激发。

问题三:作者记这样一间不起眼的书房,怀着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问题可以起到打通文脉的作用,促使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以及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句子——“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喜之事有哪些?可悲之事有哪些?学生探究出这一主问题的时候,其实全文也就豁然开朗了。

学生总结出“可喜之事”是:作者可以在这样的宁静之处自由读书。“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自由自在、天地和谐;“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白天,环境偏僻幽静,无人打扰;“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夜晚,环境静谧雅致,心灵宁静。 而可悲之事有四:家庭衰落,幼年丧母,少年无成,中年丧妻。

在条分缕析地总结的时候,学生自主完成三大任务:(1)文章的层次梳理,这是分析能力;(2)文本的理解概括,这是归纳能力;(3)字眼的推敲,这是鉴赏能力。比如“万籁有声”和“万籁俱寂”哪种更静?“小鸟时来啄食”与“偶来啄食”哪种更幽?“明月半墙”和“明月满墙”哪种更合理、更有韵味?再如,“始为篱,后为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生动地写出了这个大家庭的分崩离析且隔膜越来越深的颓态,昔日的和睦温馨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凌乱不堪、家道中落,这在幼年的归有光眼中是多么痛心的事。

三、让思维和情感走向纵深

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则文本对话的课堂功莫大焉。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含混之处听之任之,对学生的误解之处不去较真。如对这篇文章的难解之处,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站出来”,让思维往深处开掘,让情感向深处漫溯。

文章中怀念母亲为什么要借老妪之口说出?“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如此慈爱的母亲,作者怀念她的时候为什么是暗声哭泣?这时,教师把梳理好的作者生平补充给学生,让他们形成整体感知。 作者8岁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归有光的《先妣事略》中有关于母死之时的细节描写: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写于24岁)

这时学生更能理解,一个幼年丧母的孩子,对慈爱的母亲记忆寥寥,只能借别人的言语去体会母亲曾经的慈爱,多么令人痛心!

为什么怀念祖母对自己的期望时“长号不自禁”?这是因为归有光自幼读书轩中,8岁能文,然科举不顺,19岁写这篇文章时,想到自己未能成就功名,有负祖母的殷切期盼,悲从中来,一时难以抑制悲伤之情。其35岁中举后,9次考进士至60岁方中,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着实是人生之悲。难怪姚鼐盛赞《项脊轩志》为“太仆最胜之文”,又补后半句“然亦苦太多”。

为什么“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对亡妻的无限情意?因为一个早失母爱的人,在婚后四年又痛失妻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忆起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如今物虽在,人已去,縈绕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阅读图2所示的归有光的生平年谱,将知人论世贯穿于文本阅读中,学生不难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归有光写人记事散文的补充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归有光文字中淡淡的忧伤。

《项脊轩志》为什么感人?因为将琐碎的

日常生活,写出了真正的喜怒哀乐。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真事真情,更能打动人的内心。黄宗羲言:“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之欲涕。”(《明文案》)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文辞才能“沛然从肺腑中流出”,读来才会感人至深。本篇之所以被姚鼐盛赞为“最胜”,与文中处处洋溢着的深厚情义大有关联。

而这些理解感悟并非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能领会透彻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也必不可少。

可见,只要是阅读教学,立足文本、玩味文字、情感体验、思维提升就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体验、对话、碰撞;但是教师也要适时收回课堂,让学生去深思、玩味、感悟、共鸣。我想,这才是能体现新课标根本目标的收放自如的课堂——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实践者。【编者按】本期《独家策划》栏目呈现了三篇深度学习视域下数学教学研究的文章。事实上,深度学习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对优秀教学的提炼、概括和“重命名”。真正优秀的数学教学都一定是有深度的:通过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探查背后的本质、联系、思想、方法,进而体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素养——本期《学科教育》栏目呈现的徐彦辉老师的文章和邢成云老师的文章,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项脊轩归有光文言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专练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