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培智学校的每一个学生

2019-09-10 07:22:44朱瑞英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

【摘 要】培智学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体差异显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其特别关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针对过度表现型、情绪抑郁型、无端失控型的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其次,关注学生的活动表现,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要把握学生学习困难的要点,实行“小步子多循环”策略,采取分层教学法;最后,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在学生表现教师期望的行为后及时对其进行强化、鼓励、表扬,同时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关键词】培智语文课堂;个体差异;个别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54-03

【作者简介】朱瑞英,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无锡,214000)教师,一级教师。

众所周知,培智学校的学生是一群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那么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他们的需要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从一开始的活动设计到教学的实施过程,都密切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态度、表现以及能力等特点因材施教,开展个别化教育。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

特殊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弱智儿童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刻多样,并带有冲动和易变的特点。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纠正其不良行为,继而引导良好行为的发生。

1.过度表现型的学生。

在一堂语言训练课上,有一位学生儿歌读得好,表现欲望强烈,特别是得到教师的表扬后,自我表现的渴求更加凸显,每次走到讲台上都会重重地踩地板,发出很响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在表扬鼓励之后向他提出新的希望:你读得真好,老师很喜欢听,如果你上台时能轻轻地走上来,老师就更喜欢你了。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往往能够获得学生的积极反馈,学生能很快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效果事半功倍。

2.情绪抑郁型的学生。

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个别学生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或东张西望,或用自己的手、脚去碰别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想办法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如布置一些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特意设计一些问题让他回答,动员他参加集体活动等。

3.无端失控型的学生。

有些学生总是不遵守纪律,经常离开自己的位子,在教室里跑一圈或者跑到教师跟前。其实,他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希望教师多和他说说话,教他写字或者读书。对待这类学生,要时常注意他的行动,不时地叫他回答问题,在他表现出良好行为后及时进行表扬,同时对其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和要求,形成良性循环。

二、关注学生的活动表现

看一节课是否成功,往往是看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收获。特别是对于能力层次低的学生,如果他们都能有收获,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1.选择生活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自编、自选教材应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贴近生活、有实际意义、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还可以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关注生命的成长,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了解生活,课堂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参观菊花展后,教授一堂语文活动课《美丽的菊花》,把学生亲身参与过的事情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之后,学习到更多菊花的知识。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观察秋游时的照片,学生看到自己和同学出现在教学屏幕上时,一个个激动不已,纷纷举手发言或者开心地拍手,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智力障碍学生的智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还应考虑学生独立生活的需要和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使他们掌握生活中较为实用的知识,培养实用的技能和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2.活动设计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需要的学习,即适应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个别化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及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努力挖掘知识的生活背景,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活情境的回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学习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从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知识、习得知识。如智力障碍儿童对食物的兴趣很大,他们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可以先让学生看食物练习说话、绘画(按学生的能力分层要求),说得好以及画得认真的学生就以此食物作为奖励,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龟兔赛跑》是一篇古老而又有趣的童话故事。正好美工课上有一幅“龟兔赛跑”的剪贴画,笔者先给学生讲龟兔賽跑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被故事吸引了,积极地配合教师按要求剪贴。剪好后,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里的小动物,带上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讲故事、剪贴、角色扮演等不同教学形式的转换,让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场景,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1.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智力障碍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的思想水平、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安排一些时间实行最大可能的个别教学。如笔者班级的李同学,属于C组的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慢。开学时,笔者就给他制订了个别教学计划:其他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要学好几个生字,而对他进行教学时,笔者会选择其中笔画最简单的生字,并且一连几天只教这一个生字,直到他能独立认读、书写。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互相结合、互为补充。

2.关注学习困难,小步子多循环。

“小步子多循环”是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智力障碍学生识记速度缓慢、感知信息量小、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利于记忆的环境,从多种途径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训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有趣的树叶》一课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认识4种不同形状的树叶。教师设计了很多环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有趣的树叶”进行认知、練习。如观察真实的树叶和图片、看动画、听儿歌朗读、传柳环游戏、树叶时装秀等,把不同树叶的特点编写成儿歌,让学生在诵读表演中体会感知,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种树叶的形状特征。

四、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1.强化鼓励,及时表扬。

教育学有一条原则叫“长善救失”,“长善”就是发扬优点、长处、积极因素,助长好的、善的;“救失”就是克服和纠正缺点、过失、消极因素,挽救过失。

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赞美,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当得到夸奖时,学生就得到一次“好”的体验,就会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及时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如让学生自己出黑板报,尽管字写得歪歪扭扭,只要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就是一种进步,就应该获得肯定与赞美。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与赞美,尤其对那些中重度的智力障碍学生,更要多费一点心思,多一些肯定。

2.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应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自由创造的过程。如进行绘画比赛,三人一组画人物的头部,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得和别人不一样。学生有的画了方形脸,有的画了圆形脸,有的画了瓜子脸,各不相同。有位学生画了一个头发竖起来的人,旁边是一个小孩在流眼泪。笔者问:“这个小孩为什么流眼泪?”这位学生回答说:“那个人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把他吓哭了。”这说明他动脑筋了,而且想象力很丰富,发挥了创造力。绘画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胆量,而且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这些学生虽有智力障碍,但是只要有适宜的教育环境与氛围,有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同样可以激发他们创新的潜能。

培智语文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只要我们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并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实施个别教育,他们一定能够学会知识与本领,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云英,陈海平,纳新译.课堂上的特殊儿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0-12.

[2]陈云英.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J].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1):3-6.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策略探究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29:40
浅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发展
感悟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探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