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骨干教师的培养除了借力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之外,最为重要的平台便是每天工作的学校,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是培养骨干教师的第一现场。“课堂教学、试题编制、教育科研、解题技能”四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活动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引领教师走上全面、持续、和谐的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四位一体;校本研训;原则;方式;考核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4-0058-03
【作者简介】刘正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京,210019)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校本研训早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研训方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纵观当下各学校开展的研训活动,整体仍处于粗放状态,枯燥的形式、乏味的内容让大家都身不由己地敷衍着,理想中的校本研训活动渐渐沦为应付检查的常规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本研训工作,改进教师教研质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我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数学教研组提出“课堂教学、试题编制、教育科研、解题技能”四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新思路,使得研训活动规范有序地运行起来,促进全组教师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校本研训活动的基本原则
为彻底改变校本研训活动现状,增强活动实效,我们在设计、组织活动时遵循两大原则。
1.主题性原则。
缺少主题或主题宽泛、模糊的活动常会给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这样的活动也会因此流于形式。为此,我们缩小活动切口,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拟定明确的主题,让教师在一个个主题研训活动中切实得以提升。
2.互动性原则。
教师是校本研训活动的主体,培训者是校本研训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校本研训方式,增强研训活动的互动性,让教师在充实的研训内容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活动,提升研训效果。
二、校本研训活动的主要方式
相对于集体备课、听评课、专家讲座这些传统的千篇一律的研训形式,我们努力丰富校本研训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教师对校本研训活动的成见,让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1.抽签上课。
“听评课”是校本研训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但以往的公开课总是以少部分教师为主角,无形中削弱了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为引领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改变公开课指派教师执教的做法,提出“独立备课,抽签上课,揭短评课”的基本要求,即提前一个星期公布研究课题,全组教师不分年级,都围绕这一课题独立备课;到了预定的研训时间,现场抽签决定两名正式上课的教师,其余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评课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针对课堂教学交流问题及提出改进方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对待这一研训方式的微妙变化:从开始的怀疑到渐渐的接纳,再到当下的渴望。如今,“抽签上课”已成为我校数学组的一张名片,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做过现场展示,为其他同类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2.原创练习。
当下,各种教辅资料满天飞,无形中导致教师自主设计练习的意识极为淡薄。教辅资料固然是众多专家、名师精心编写的,但对某一个班的学生而言,却不能全盘照搬,一线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个性化练习。我们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一书,其中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前沿理论和参考试题打开了大家的视野。我们不定期地以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章节、课时为对象,让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现场设计相关练习,并解读设计意图。学期末,全体教师进行模拟命题,并邀请专家进行面对面的点评指导。
3.草根论坛。
任何一位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打磨,一般都会积累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慢慢站稳课堂,但在教科研方面普遍较为薄弱。为此,我们在全组教师中征集日常教学中一直关注或头疼的问题、一段时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目前忽视的问题等,然后在每个月初从中挑选一个问题并公布出来,引领全组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有选择的阅读、有深度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实践撰写发言提纲,在月底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草根论坛”,交流自己的看法、做法。为使得交流更加真实自然,我们要求所有教师一律脱稿交流,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一些话题的主要观点,撰写成案例或论文。
4.解题训练。
良好的解题技能是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数学教师如果长时间不解题,他们的思维会慢慢狭隘、僵化。一个解题能力强、思路灵活的教师必能影响他的学生。我们从奥林匹克数学教材中精选一些专题推荐给教师,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然后针对练习中的困惑集中讲解指导。如今,教师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一道好题后,都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发布在数学组QQ群,大家在围观中各显神通,晒出自己的解法。教师的解题技能就在这样持续的训练与分享中稳步提升。
三、校本研训活动的考核措施
根据校本研训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方式,每学期每位教师需完成“四个一”的研训任务:即一节公开课、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一张执教年级的期末调研卷、一次解题达标考核。其中,完成研训任务优秀的教师可作为骨干教师申报、职称晋升的首选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做好教师研训成果的推广工作:对于打磨成熟的课,我们争取各级公开课、竞赛课的机会,给予更大范围的展示;对于推敲成形的教科研论文,我们优先推荐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参加论文竞赛或投稿至各级报刊社;对于优质的原创练习,我们将其纳入学校质量监控题库,作为今后学校质量监控的备选试题之一;对于解题技能优秀者,我们将其聘为后续新教师解题技能指导教师,指导其他教师进行解题训练。
四、校本研训活动的效果分析
在“四位一体”校本研训活动的磨砺下,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
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中,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对待研训活动消极观望的态度荡然无存,校本研训活动已进入常态化运行轨道。在规定时间,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活动。工作之余,教师聊得最多的话题也渐渐聚焦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正在学校悄然形成。
2.锤炼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在这样持续的校本研训活动中,一批教师迅速成长,他们在各级公开课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新颖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驾馭获得听课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征文竞赛获奖教师名单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并有多位教师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在这些教师的影响下,更多的教师自觉投身于教科研,一支“能上课、能命题、能科研、能解题”的教师队伍初露锋芒。
3.培育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群体。
教师的成长自然带来学生的成长。近年来,我校教师指导数百名学生在南京市建邺区小学生“生活与数学”作品征集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多名学生的数学小论文发表于《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等学生报刊。我校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同行、家长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