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要:美术教学以其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确立了美术课堂的性质。让学生结合实践经验并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创设情境,营造积极互动、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多渠道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和谐自然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从教学中感受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感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我们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视觉观察的作用,不限制学生对作品进行多角度观察,同时还鼓励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悟式欣赏的宽度与深度。学生一见到这幅作品,脑海里立刻就会对蒙娜丽莎那谜一样的微笑产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对蒙娜丽莎的歌颂,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作品的美,感受人文内涵。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美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对美术作品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欣赏美的热情
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審美三个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要求学生理解、接受,却发现这样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习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欣赏生活中的美,在进行欣赏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课教学时,我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及近现代的人物画作品,使学生领悟到古代与近现代的以形写神、再现场景、隐喻现实、见证历史及表达感受的不同绘画风格,提高了审美素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我把学生从赏析画面形象引导到对作品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分析与判断上,逐渐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又教会学生透过作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创造美
(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美的意识
兴趣是人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孩子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所学,以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新颖有趣、实用性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一目了然”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结合剪、贴、画创意设计贴近生活的图标,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地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二)合理利用教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具是愉悦课堂氛围的润滑剂。设计教具并凸显教具的形象、新颖和趣味性能让学生徜徉在玩与学之间,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愉快地、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比如“仕女簪花”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还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我收集了很多古代及现代饰品图片让学生欣赏,课堂上,我示范做一款簪,随后展示一些自制的教具,比如步摇和款式新颖的项链等等,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教师可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上“蓝白之美”一课时,教师可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入深的教学实施计划,精编教案步骤,通过电教媒体展现从古至今使用蓝印花布的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了解蓝印花布的特点和表现技法,通过视频直观展现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让学生掌握蓝印花布的制作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中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将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展示出来,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常瑞论.美术学科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国美术教育期刊[J].中国美术教育编辑,2013(4).
[5]戴宏宇.从“以美悦人”到“以美育人”[J].中国美术教育,2017(5).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