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香
摘要:基于“以‘合’为贵”文化,将“合群”“合趣”“合情”“合理”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让思维因“合”更具价值。合群:为思维提供健康的空间;合趣:为思维培育蓬勃的种子;合情:为思维开辟肥沃的土地;合理:为思维输送丰富的养料。
关键词:思维力 合群 合趣 合情 合理
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刘葳教授提出:“教育不仅要‘授之以渔’,还要‘授之以喻’,‘喻’就是晓喻,通晓。”也就是说,教师要教学生如何思考,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是指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力是“高效的系统思维”。笔者认为,在实现“高效”思维的过程中,需要主体对新问题、新知识不断质疑,这才是思维力提升的途径之一。
当然,学生思维力的发展需要契合学校这个大环境,因此,课堂必定是实施的主要阵地。一直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用“以‘合’为贵”作为校训及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围绕“合”字,提炼出四个关键词——“合群”“合趣”“合情”“合理”,并要求将四个“合”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合群,主要渗透于课堂的教学生态、教学的组织形式;合趣,主要渗透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手段;合情,主要用于观察课堂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学情,是否激发了学生情感;合理,主要用于观察课堂教学各环节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理性深度的思维。
一、合群:为思维提供健康的空间
思维有三个向度:难和易、广和狭、深和浅。一个班级中,学生思维的习惯、方法、速度等均有所不同。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打开每一个或者有同类型思维习惯的学生的思维之门,使其在思维的王国找寻自己的“金子”?在班级的群体里,如何让学生学会独想、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学会兼容,就像生活在同一条生命之河的不同的鱼儿,各自汲取营养,让自己不断生长?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两点:第一,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群体中良好的思维品行;第二,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坡度。这样,用“合群”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拥有健康的思维空间,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行,从而更好地激发思维。
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行形成的最佳依托是小组。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学习活动开展之时,人人参与其中,组长、组员各司其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思维坡度:有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可以代表小组展示朗读,有的学生可以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并代表小组发表见解,有的学生可以补充,等等。如此,为学生的思维打开通道,提供健康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谢小庆教授的“力行担责”。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时,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其中之一为:
读句子,悟情感。
1.自由讀读描写“我”爱五星红旗的句子,要求:
(1)圈画关键词,仔细体会;
(2)把你的体会融进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内交流:组内选择一两句结合关键词说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这里的“组内交流”环节,体现的就是“合作学习”,是“合群”的一个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由组长带领组员确定所选择的句子,这句子一定包含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组员都想探究的内容;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出关键词说各自的体会;组长进行整合,组员达成共识;最后,确定一个组员代表小组交流展示。
如有的组员抓住“举”“系”“解开”等字词,感受到“我”爱五星红旗,组长带领大家总结出:这是从一系列的外在动作中感受到对国旗的爱。有的组员从“愣了一下”“久久凝视”等词语中有所感受,组长又带领大家透过这些神态发挥想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一活动让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力行担责,人人思维,个人发表见解,其他组员思辨,最终形成小组共识。
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施“合群”教学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思维碰撞,智慧共享,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组带群,以群带人,形成一个健康的、螺旋式上升的思维发展空间。
二、合趣:为思维培育蓬勃的种子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必然会调动思维的原动力,这样的思维一定是积极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为此,笔者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兴趣盎然,必定会催生出思维蓬勃的种子。
如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时,笔者有这样的思考:“我”是一只小虫子,虽然有一些小烦恼,但“我”的生活充满大乐趣。基于此,带领学生挖掘虫子的“乐趣”。如,“我”是一只小虫子,一颗露珠就能将脸洗干净,让“我”一天都精神抖擞;有好心情就会有好运气,一天中最幸运的是“我”跳到小狗的背上,享受免费的长途旅行;“我”的小伙伴也很有意思,屎壳郎东碰西撞地搬东西,那个滑稽样子让“我”这个观众乐趣无穷;螳螂总想吃“我”,“我”与它斗智斗勇;天牛大婶不近人情,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让“我”一天的生活顿时丰富多彩起来。找出一个个兴趣点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评价、练说、品读等手段去体会交流。
就拿“螳螂总想吃‘我’,‘我’与它斗智斗勇”这一环节来说,一组同桌在商量后走上讲台表演。“螳螂”张牙舞爪,迫不及待想抓住“小虫子”,“小虫子”总是灵巧地躲开,有时还准备调皮地跳到“螳螂”的身上。这些动作是“商量”的结果,更是兴趣催生思维的结果。表演完成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有的说,从“小虫子”躲来躲去的,我们可以看出它很灵活,平时肯定也喜欢锻炼,作为虫子,它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有的说,它还敢跳到“螳螂”的身上,看来它是个聪明的虫子,想到了逃脱的办法,因为聪明,它在生活中会制造出许多乐趣……就这样,在欣赏与评价中,学生的思维力不知不觉得到提升,感受到作为一只小虫子的“我”是神气活现的,“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进而体悟到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每个人都要热爱生活。
就这样,乐在“合趣”的教学内容,即兴趣点的品读感悟中;乐在“合趣”的教学手段,努力让思维迸发。不知不觉中,学生催生出思维蓬勃的种子,并在课堂生根发芽。
三、合情:为思维开辟肥沃的土地
《礼记·乐记》有云:“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我们所倡导的“合情”,更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温度的情感。有温度的情感,必定彰显于符合学情的课堂设计;符合学情,必定便于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必定会有“不懈质疑”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彰显思维力。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为例。此文的美,不仅体现在环境和语言,更在于阿联酋人民对花草的精心照顾、对生存环境的爱护。在“感受侍弄之精心”这一活动中,基于学生对阿联酋、沙漠等没有太多的认识,笔者就通过补充资料、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情感,在“意”上有所共鸣,彰显“合情”。崔峦先生认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思想感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这才是语文的任务。”交流中,笔者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比如,连用三个“买来”,为什么要买?为了种树!为了种树连土也要买,花费再多也要买,可见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是多么珍爱。又如,“挖去”“填上”“埋下”,为什么连用三个动词?一系列动词的流畅运用,足以说明阿联酋人民对种树毫不含糊。还有“适宜”“根部”这些词语的准确运用,甚至是标点的换用,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用语言文字让我们感受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用心,从而达到“言意共生”,充分显现出“合情”。从阿联酋人民身上,学生也有了情感的生成:对阿联酋人民的敬佩、对花草树木的呵护、对美好生活的珍爱等。
如此,因为“合情”,学生能够在不懈质疑中体验思维的碰撞;因为“合情”,学生能在包容异见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为思维开辟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学生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思维力得到充分彰显。
四、合理:为思维输送丰富的养料
人们常常要求做事“合情合理”,可见,“合理”跟“合情”一脉相承,只是前者侧重于“情感”,后者则是为了维护规则。如何将“合理”引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找寻那些符合规律、能够促进学生有理性地深度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思维力找寻有效的发力点,从而让思维依托符合规律的课堂,走向思维的纵深。
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为例,本课有许多思维发力点,教师要努力将这些发力点“合理”化。在第二课时教学中,笔者挖掘了一个思维的发力点——圈画关键词,体会“我”爱五星红旗的情感,将体会融进句子中,好好读读。学生从关键词的圈画到情感的体验,再到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品读感悟的过程,更是思考的过程,是从大脑到内心再到外在的言语,从感知到深入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力培养的过程。不同的阅读视角决定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学生对不同词句有着不同的体验,但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包容异见”,最终读出了一个相同的“中国留学生”。如,有的学生从“趔趔趄趄”这个词中体会到“我”当时非常虚弱,走路都很吃力,可“我”却不愿用红旗换面包;有的从“摇摇头,吃力”这些词语中体会到“我”拒绝得很坚决;有的说“这真是个倔强的小伙子”;有的说“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选择”;有的说“爱祖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尽管见解不同,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同一个“中国留学生”——熱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可以这样说,找寻思维发力点的过程就是探求“合理”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向深度思维的过程。有了“合理”的思维发力点,就如同为思维输送了丰富的养料,学生的思维如沐浴春雨的枝条,蓬勃向上,并向四处伸展,最终成为结满思维之果的参天大树。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合’为贵”的学校行进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践行“合群”“合趣”“合情”“合理”的“合”文化,是适合的;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是适合的;在思维中牢记“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是适合的;“合”与思维结合,是适合的。基于“合”文化,思维因“合”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