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平
人生苦短,此去经年,在芳华的弦歌岁月里,总要有一束光,进入生命,从此璀璨耀眼,从此“执迷不悟”……
——题记
晨曦微露,朝阳待出,嬉闹的校园内有你相伴;清茗逸出,书香飘荡,安静的课桌旁因你温暖。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在过去的一段时光里,就这样温暖地陪伴着我,进入我的生活,沉淀我的教师岁月。它无疑是灵动的,喷薄着华美飘逸的情感,点染不再青春的你我;它必然是理性的,力透着现实真理的路径,指引面露凉薄的你我;它亦是明亮的,折射着当下混沌的教育,光照各路思考的你我。
其实,《致教师》这本书,并不高深,根本无须你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地啃它。它仅仅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一场温纯的谈话,书里头有一幕幕殷殷的期盼,让你总是忍不住开展一次次碰触心灵的叩问。它明面上在说朱永新老师答教师问,可是你又会不自觉感觉到说的就是你、我、他、我们的教师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涯、我们的生命理想。《致教师》的话题一点都不新鲜,无非就是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这些话题是我们从走上工作岗位就未停止过折腾的人生命题。
做教师,掬一缕心灵滋养之光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永新言:“理想,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坚守理想收获生命的奇迹。”
愚以为:理想,是心灵滋养之光,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教师的理想,无须你苦苦寻觅,却需要你坚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存有教育的理想,用理想追逐理想,用理想播种理想。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不知道你是否时常拷问自己理想是什么?抑或在日常的教育生活里会萌生理想?而我,就是在忙碌的教育生活里,理想被悄悄种下,轻轻呼吸,浅浅生长。天生爱极了文字,喜欢和文字打交道,理想就根植在文字的教育生活里。十几年前,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喜欢,让我着迷用文字与孩子打交道。日记、日记接龙、随笔、书信……无数的夜晚,我沉迷于孩子稚嫩却喷发情感的语言世界里。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着手梳理整合孩子习作,组织孩子参加作文大赛,带领孩子与校外的同伴书信联谊,那股持续不断的喜欢就炽燃成了智慧,“儿童习作交互性的实践研究”落地于我的教育生活里。习作成为孩子倾诉理想的凭借,而站在儿童语言世界里观望、指引、共情的我,也用“致力习作教学里儿童世界”固树理想。
它是娃娃,稚嫩无比;它是种子,刚刚种下。但它是一束光亮,点燃我的教育生活,滋润温暖着我。让我在踽踽独行的教育之路上,只问盛放,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做好教师,引一腔生命润泽之流
子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永新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扎根教室,扎根书籍,坚持阅读与写作,大音希声必是行动的回响。”
愚以为:行动方向,是现实生命的润泽之流。它是一切生命动力的源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离开了持之以恒的行动力,离开智慧方向的指引力,一切教育理想皆是空谈,成为好教师就是纸上谈兵。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是从事点化人之生命的教育活动的责任人。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教师只有将创造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实践,才能体验这一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我们的身边不缺少这样的同伴,他们看上去智慧无比,他们工作起来光芒四射,他们的课堂灵动跳跃,他们的生活摇曳生姿。可是,你可曾想过,这些风华的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链接,这些光亮“大音希声”是无数个念念行动。记得一个朋友曾问我:你见过深夜金陵城寂静的模样吗?十几年前个人电脑还未普及,我一个人潜入网吧,网吧里我的一张“老脸”突出异常,我若无其事地坐下来,把白天听课的所得变成文字。当我漫步在深秋的柏油马路上,夜晚异常冷峻,胸腔里喷发的那股热气却久挥不去……我想,那是对“教育研究生命”最好的诠释了。
它是偶然的事例,也是必然的教育生活。他是突出的教育同行,也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日常研究”就是一股流水,流入你我的生命之河,叮咚作响,必有回音。
做杰出教師,亮一方未来光照之路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永新言:“自爱而自强,通过自我教育改变自己,通过美好自己,最终美好了世界。”
愚以为:生命轮回,芳华易逝,唯有“爱”永不消退。用爱光照未来教育之路,用爱让自己变得美好,让“我”用爱美好了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位相同的教师。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那才是未来教师的靓丽名片。张老师的学生特别爱表达自己,李老师的学生思维能力非常棒,王老师的学生喜欢动手解决问题,黄老师的学生朗读很动听……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同的,每个人身上的尺码都是独有的,用自己的独一个,开掘无数个生命的矿藏,才是我们教师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成长之密。
所有的所有,都离不开“爱”,只要有爱,就有了教育;只要有爱,就有了你我;只要有爱,就有了世界……
走进平凡琐碎的教育生活,淹没于昏天暗地的题海世界里,应付于各种焦头烂额的人事周旋中,你生命的一束光是什么?不妨,读读《致教师》,或许会有亮光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