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苹
【摘要】激趣式教学作为现代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在中学课堂中运用广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在课前让学生做好材料和情绪情感的准备,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课堂各部分有针对性的激趣方式,能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有效的延伸,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起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部分有效实施激趣式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激趣式教学;课前准备;课中探索;课后延伸
国家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形式可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激趣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征,以及学生兴趣的导向性和适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原则为基础,在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下,采用引导、激发、引带等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自己不断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和研究,自发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一节有效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上课时间45分钟,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中探索和课后延伸。研究发现,在课前让学生做好材料和情绪情感的准备,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课堂各部分有针对性的激趣方式,能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有效的延伸,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起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部分有效实施激趣式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一、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课前的准备包括材料和情绪情感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包括查阅资料、采访调查,课件准备,等等;情绪情感的准备包括提前了解一些特定对象,如父母、各行业职员的所思所感,博物馆、纪念馆的故事等,引起情绪的共鸣。通过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期待,并将努力融入到课堂中去。
在讲授生命教育之时,我采用课前分组调查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生命孕育的艰辛和生命的脆弱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学生不是不懂,但是在面對重大挫折时还是难免会有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轻生的。每一个有轻生念头的人往往是感受不到生活美好的人,看不到生活希望的人,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所以突破“珍爱生命”这个主题的根源在于“感受生活的美好”,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从人与人的交往中感受温暖与爱。如何感受?不是听老师讲故事,而是让学生去体验,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分为4个调查组,内容和分工如下:
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一个PPT,一个视频剪辑。每位同学都要写感想,摘录到PPT中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参与其中,带着好奇和体验进入课堂,让学生有感而发,感受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品味到了生命的精彩与厚重,课前准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中探索,推动兴趣
(一)导入部分
课堂导入是激趣式教学研究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好的开始便成功了一半,如何在上课铃响之后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有设疑法和游戏导入法。如在上心理第一课的时候,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设疑:“今天我们要去了解一下神奇的心理学,看是不是如大家所想,心理老师能看穿别人在想什么?”在发现学生比较拘谨时候,可以用一些热身游戏来打开局面,如我会用到下面这个游戏:
1.先教唱一遍正确词:来来来朋友们,将你的“头儿”抬(举)起来,向前摆,向后摆,转个圈圈放下来。
2.老师做示范,请大家跟着老师的动作一齐唱。
3.配合改编歌词,继续唱“右手”“左手”“右脚”“左脚”及“屁股”。最后在做屁股动作时,是全场最易欢笑时候,可用更夸张的姿势或请学生再示范一遍。
本游戏设计意图是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心理课充满期待。在导入游戏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现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如果教师不能从中筛选出特别的或具有新意的地方,建议最好不用,因为不仅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还容易让学生反感,起反作用,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了解学情。
(二)分组活动时
分组活动是心理课堂上经常会用的方法,但如果没有前期铺垫,就不能很好的展开,还会有学生趁机说话,达不到课堂学习的目的,也不利于课堂管理。在许多社会心理实验中,会用助手充当被试来推动或验证实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假被试”。将这一理念用到课堂中,通过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一些课堂上比较活跃,容易带动气氛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着力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学会提问题,鼓励其带动组内其他成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认识自己”这一主题中有一个环节是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分组进行“优点大轰炸”。有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害羞,不敢表达,一度僵局。当有人率先出来接受大家的有点轰炸,并表现的谦谦有礼之后,慢慢地同学们都加入进来,真实的体验到了自己身上原来还有这些优点,原来还可以这样看自己。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候要注意,需要平时对学生多加观察,了解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培养助手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不应让其他的同学感觉到老师有偏心之意。教师适时的鼓励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兴趣的发展,如可以让肢体动作比较好的同学表演,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演讲,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所长,展现自我。
(三)注意分散时
注意力训练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之一,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高度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而45分钟的一节课,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注意力涣散。此时应该理解学生注意力的起伏,并在安排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动静结合,适时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延长自己的注意力。“动”可以是肢体活动或者是语言活动,“静”则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或者是做放松练习。
如在课堂喧哗时,我会喊出与学生预定的口号——“一流的品质”,学生回应“静悄悄”;在感觉到学生疲惫的时候,我则会说“注意集中”,学生回应“看我的”;这样一来一回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也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感。在看完慷慨激昂《俞敏洪的励志演讲》后,我提醒学生安静思考自己的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除了是自然的生理规律,教师也要常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有趣,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安排是否得当,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和推动学生兴趣的发展。
三、课后延伸,维持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课强调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这需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后,整合更多的资源来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等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颁发奖状是学校老师经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方式,但是如果只是用一张普普通通的,价值几块钱的奖状,激励的效果有限。这时,我尝试换一种方式。在上亲子关系课时候,我安排学生观察家长一天的生活,并做好相关记录,上课时候全班分享,并制作“我最想给我爸爸/妈妈颁发的奖状”。而另一方面也悄悄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自己制作的奖状。家长会的时候,亲子之间互相颁发,“最佳贡献爸爸”“最民主妈妈”“最具潜力爸爸”“最棒的儿子”“五好宝宝”……各种各样各具特色奖状,亲子互相理解体谅,场面非常感人,这样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课堂,让学生和家长都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对亲子间进行良好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符策震.教学的艺术[M].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1986.47.
[2]周会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中学政治教学参与,2009(8).
[3]崔丽茹.“激趣导学、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4]戈登·德莱顿,珍妮·沃斯.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12.
[5]王改兰.激趣、引导、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步骤的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