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片段习作为主”在实际教学中缺失现象的思考

2019-09-10 07:22焦利莉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体学段测试

焦利莉

本文就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实践中,“片段为主”理念并未被接纳、落实,探讨了现象产生的原因:学测分离、教师个体的认知存在偏差,以及这一现象造成的弊端:训练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培养创造思维、加重学业负担、影响习作信心、滋生不良文风等。并提出几点改善意见:使片段习作成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常态、测试变“大作文”为“微写作”、示例创意习作、多元评价等。

一、 “片段为主”实际缺席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是以片段训练为主。但是从一线教师到高级别习作公开课,我几乎没有见过第二学段的教师以明确的“片段”为习作课教学内容,第二学段的习作公开课上所呈现的学生完成的习作,也都是完整的“篇”。至多阅读课的读写迁移环节可以见到片段的身影,而有的语文教师连日常小作文也都要求写完整的“篇”。因此,“片段训练为主”在第二学段习作在很大范围的教学实践中似乎不真实发生、存在。

二、原因试析

(一)学测分离

第二学段的习作测试题,往往并不会明确要求学生“写片段”“200字左右”等,并不会给考生一个确切的写“片段”的指示。恰恰相反,几乎所有这一学段的语文测试卷上的习作测试题从题目到题干,都是指向“篇”的,与第三學段试题几乎没有二致。

(二)大环境的辐射影响

因为习作测试的态度不明确,所以一线教师为了安全,往往会提高习作教学难度,把各种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早早落实在第二学段的学生身上,指导学生写长篇大论,水涨船高。于是有的教师只好分裂:一边引导学生练习片段;一边又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写300字以上的完整的篇”。

(三)教师个体的认知偏差

也有少数语文教师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得不准确,或对习作教材理解不够等,总之,教学认知发生了偏差,以为只有“篇”才是写作,写作只有“篇”这一种形态。这样的理念必然导致教学行为跑偏,忽略“片段”。比如,我曾经为三年级学生出了一道习作测试题:“写一个片段……”但正式考试时,有教师将自己班级的习作题改成了常规的作文题《我的好朋友》,要求300字以上,希望学生习作语言生动、描写细腻等等,因为我的原题“太简单了,考不出什么来”。

三、“片段习作”不能边缘化

(一) “片段习作”缺失的弊端

1.训练缺乏针对性,习作基本功不扎实。习作教学的任务很丰富。瓦哈帕西指出写作测试按文本类型可以分为:学习、情感传递、说明、劝说、怡情、联络等。我们的习作教材也安排了各种习作学习,包括各种语体的“文章习作”,包括“交际语境的习作”等等,以落实习作教学课程目标。我选取了苏教版、部编人教版、新部编人教版第二学段的习作教材,参看可知,教材中的习作学习内容是丰富的,涵括了说明性文字、劝说文、研究报告、书信、情感表达、联络等多种语体的学习。如果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关注点全在“篇”上,则不能专注于本课的片段教学重点,而习作片段的能力是习作重要的基本功。

2.不利于培养创造思维。习作也应有创新,习作教学也关注培养思维品质。如果学生最初看到的习作就是“篇”,这会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以为习作没有其他形态,非“篇”则不成为作文,这不但不利于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很不利于思维的培养。

3.加重学业负担,影响习作信心。放眼中外,习作常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大难。如果在学生刚接触习作时,教师就指望学生能立刻写出完美篇章,目标线上移,学生所面临的境遇可想而知,而且这个压力早已波及到第一学段。学业负担加重仅是其弊端之一,更可怕的是学生的习作兴趣、信心定会倍受打击。

4.滋生不良文风。刚步入习作领域的学生能力储备不足,为了凑出完整的长篇大作,往往会写出虚假情节、虚假细节、堆砌辞藻、废话连篇、套作、抄袭层出不穷,滋生了不良文风。而这与教师的教而不当是有关系的。

(二)片段习作的意义

1.是过程指导的先行。

美国习作教学很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指导。美国皮尔森出版社九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共安排九次习作,前面八次都是为最后一次大作文写作服务的,是写好这篇大作文所做的分解式小练笔。而中国习作教学则把写作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过程指导给取消了。

我们第二学段的片段训练,将诸如习作技术、心理准备等各个问题,在各次片段练习中先行指导,将习作篇章的基本功分解在各次片段练习中先行学习。

2.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中“不拘形式”意义重大:不必结构规整,不必起承转合,不必连贯成篇。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习作难度,更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思维不落窠臼,不被束缚。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基础,习作课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

3.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预防不良文风。

短小的篇幅总是会让孩子心理放松的,恰当的学习目标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也自然可以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也可以预防不良文风的滋生。

四、对第二学段“片段习作”的一点建议

(一)厘清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以“片段为主”,并非第二学段不可以写“篇”,而是不要强求学生总是写“篇”,不要把“篇”当作教学重点,不要因为在写“篇”上花费过多精力,而削弱了本来的片段教学重点。

(二)使片段习作成为第二学段习作的教学常态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对写作技巧训练的讨论。“对写作能力发展的分解研究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分解意味着对综合现象的分割与简化,把训练的目标缩小到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由此产生了各种片段性的练习方式’”。

把“片段习作”理念贯彻下去,明确告诉学生这次习作只需写成“片段”,在日常习作教学中就将片段意识融入学生的习作思维,使片段训练成为常态。

(三)测试变“大作文”为“微写作”

1.不能取消习作测试。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很难凭一篇作文分出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高低,所以近年来作文测试越来越被质疑,甚至有同业者建议取消作文测试。中国传统教育一向重视作文,短期内完全取消习作测试似乎是不可能的,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需要做一番考察、评估。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将习作测试设计得更为科学可行,更可促进学生发展。

2.测试变“大作文”为“微写作”。“写作测试形式创新的主要表现为微型写作试题的出现。测试变‘大作文’为‘微写作’”。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第二学段的习作测试题题干出现几次“片段”,明确指示考生“写片段”,则不需课标、研训员提示,第二学段的一线教师自然就将教学重点调整为片段训练了。当然,教师心中应有计划,片段习作应成体系。

3.测试“微写作”可同时测试更多语体。如果语文考试时只能测试一篇大作文,那么就只能看到学生对某一种语体的把握能力。而如果习作测试改为测试“微写作”,则可以在一次语文考试时测试2~3种语体,可以兼顾考查学生实用文、文学性习作能力,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多元评价

片段简短,短小的篇幅似乎也不适合传统的量分制度。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方式,比如墙报展示、同学交流、出班级文集,以肯定学生的片段习作成果,鼓励习作热情。我曾经为三年级学生集体出了一本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学生习作围绕“春游被取消了”展开,不论体式、不论长短。

(五)示例创意习作

我们需要给学生看到“不一样”的习作,学生就更易于打破定势、接受片段。比如,一个美国七年级学生围绕“恐龙”用记叙、抒情、说明、神话传说、诗歌、对话体故事、素描、意识流片段、新闻报道、百科全书词条、图表说明文、日记等16项内容完成了一份多文体作文。我也曾设计过一次习作活动:指导学生练笔《掉牙记》,用片段描述自己换牙的前后情形;之后,引导学生阅读韩愈写的长诗《落齿》;再之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掉牙记》用现代诗或古诗的格式写出来。让学生看到,这也是习作,从而帮助学生打破固化的习作思维,接纳片段学习。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语体学段测试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心理测试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心理小测试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