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性教育

2019-09-10 07:22李佳洋刘文利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李佳洋 刘文利

【关键词】家庭性教育;学龄前儿童;性别认同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6-0038-03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875)博士研究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心理學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性发展与教育、儿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性是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理现象

1.男女有别的生殖器官。

关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最基本的就是男性和女性拥有不同的生殖器官。在婴儿出生后,父母获得的与婴儿有关的第一个信息就是与性有关的信息。生殖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婴幼儿在洗澡、换衣服的时候会通过观察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兄弟姐妹的身体,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殖器官,包括性别、大小的不同。因此,他会感到好奇而产生探索的兴趣。

2.学龄前儿童也有性反应。

研究显示,胎儿的性反应能力在受孕后不久就已经存在,如早在1982年的一张超声波摄像图显示,男性胎儿在子宫里会出现有规律的阴茎勃起现象。女婴的性唤起现象虽不易察觉,但性反应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如阴道湿润和生殖器官胀大。随着婴儿的月龄增长,他们开始触摸生殖器官,对于小月龄的婴儿来说,触摸生殖器官是他们了解自己身体的方式之一。由于婴儿触摸生殖器官会带来与触摸身体其他部位不一样的感觉,如舒服,所以,他们可能会反复做着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动作。同时,婴儿会通过这种愉快的体验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在4~8岁的时候,许多儿童会出现刺激生殖器官的行为。儿童触摸生殖器官的原因有可能是过于疲惫或焦虑,因为他们在触摸生殖器官的时候会感到放松和愉悦。

(二)性是学龄前儿童正常的心理现象

1.爱的需要。

婴儿从出生起就对父母和每天照顾自己的人产生依恋,他们渴望父母的爱抚,对肌肤接触有较高的需求。这时期父母对婴儿的爱抚能够帮助他们习得爱的能力,这也是性心理成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逐渐对家庭、爱与友情产生了认识和探索,研究显示,儿童对友情的探索从2岁开始一直到他们成年。

2.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认同在性别心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获得性别规范只是对外界标准的适应,“认同”却是把符合他人的价值观化为己有。儿童从出生以后就会学到,周围的人期望他们扮演怎样的性别角色。在性别发展过程中,儿童会产生一种“要像大人一样”的愿望,这种愿望会使他们对父母产生认同。这种认同可以为儿童提供男性或女性对自己性别的内心体验,使他们对父亲、母亲、妻子、丈夫等性别角色有所认识。促进性别认同的最重要机制是“发现相似性”,不管儿童欣赏的是其父母的体形、外貌,还是特殊的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与父(母)有某种一致时,就趋向于主动获得这些品质。儿童在2岁时就可能意识到这些一致性;在3~5岁时,他们开始快速习得性别刻板印象;到5岁时,他们开始懂得应采取哪种行为方式才能与社会认可的男性(女性)形象相符合;到6岁时,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就已经形成了。性别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倾向。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对那些与性别有联系的活动所持的态度,研究发现,儿童在3岁时就具有比较稳定的倾向性,喜欢进行符合自己性别的活动,喜欢与同性一起玩耍。

(三)性是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社会现象

人的性活动不仅是一个人的个体问题,而且具有社会性。3岁左右,儿童在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时,他们就开始一起探索自己或者对方的身体,了解别人的身体外观对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更自在地面对自己。儿童对性的好奇得到满足,他们成年以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感觉自在。如果父母对孩子婴幼儿时期玩弄生殖器官的行为进行阻止、责骂等,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性压抑”;如果父母很少与孩子谈论性知识,潜移默化中会导致孩子对“性”持贬低的态度。这些性抑制心理将会存在于个体成长过程中,以致成年后也无法消除,甚至出现性机能障碍和婚姻生活的危机。

二、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内容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和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联合发表《欧洲性教育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内容做了介绍,下面是《标准》介绍的部分内容:(1)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够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和功能;(2)理解自己的名字(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和重要家庭成员的称呼;(3)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能够表达“接受”和“拒绝”;(4)保持身体卫生;(5)养成卫生习惯;(6)探索自己的身体和生殖器官;(7)表达对身体接触的喜爱,感受身体接触带来的亲密和信任;(8)学会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够用关怀和亲近表达情感和爱意;(9)拥有好奇心;(10)能够谈论自己身上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11)认识身体和性别的差异,能够区别自己和他人在身体和性别上的差异;(12)有恰当的行为举止;(13)遵守社会规范和文化规范,区别个人和公共行为的不同;(14)了解关于裸露的规范,知道哪里可以触碰;(15)有寻求帮助的意识;(16)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17)知道怀孕、出生和婴儿的相关信息;(18)能够表达同情心;(19)学会拒绝、离开和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20)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会处理朋友间的冲突。

儿童性教育不仅是教授儿童认识身体的器官、理解生命的诞生等性知识,还包括生活技能、情绪情感调节、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

儿童学习正确的性知识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如: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能够准确说出身体器官的名称,让父母知道如何帮助他;学习如何清洁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了解什么是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哪里不能被人触摸,任何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触摸都是不可以的。

三、如何开展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性教育

(一)进行适时适度的机会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自身对性的理解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性发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时,父母需要时常留意他们的好奇表现或者兴趣点,如父母换衣服时,孩子一直盯着父母的身体,这说明孩子对父母的某个身体部位产生了兴趣。

两三岁的儿童会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或者异性小朋友的生殖器官产生好奇,这种好奇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对外形的好奇,二是对产生愉快感觉的好奇。如一个3岁的男孩跟爸爸(或妈妈)一起洗澡,他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爸爸,为什么你的小鸡鸡那么大,我的那么小呢?或者问: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小鸡鸡?你那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毛?小女孩同样也会产生好奇:为什么爸爸有小鸡鸡但是我没有?为什么妈妈有乳房,爸爸没有,我也没有?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父母只需承担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及时地告诉孩子:“小鸡鸡还有个学名叫阴茎,它跟你一样是会长大的。”“妈妈是女性,没有阴茎,男性才会有阴茎,妈妈这里叫阴户。”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于,父母需要敏感地觉察孩子对哪方面的性知识产生了好奇。

(二)父母要做到有问必答

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提问时过于紧张或者表情不自然,这些小细节就會被细心的孩子捕捉到,他会产生疑惑和好奇: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难道这些部位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父母对这些隐私部位避而不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与性相关的知识产生一些误读:他不应该问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就无法获取他们好奇的知识,并且会一直想知道答案,即使父母不说,孩子也会通过其他方法获取这些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孩子难以分辨。与此同时,因为没有受到适宜的性教育,孩子不懂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隐私部位,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时,父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阴茎、乳房、阴道等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和裸露在衣服外面的手、头不一样,它们属于隐私部位。这些隐私部位不但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功能。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裤子,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告诉他们这些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裸露、被别人看到或者触摸。

(三)儿童性教育需要父母的共同参与

在孩子的性教育中,父母双方具有同等的责任。双方要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责任,并在教育理念、态度、策略和方法上协调一致。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父亲既可以和儿子谈性话题,也可以和女儿谈性话题;同样,母亲既可以和女儿谈性话题,也可以和儿子谈性话题。研究表明,当父母同时参与对孩子的性教育时,孩子受益最大,教育效果最好。

(四)游戏是进行儿童性教育的最佳方式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各种性教育游戏,如认识五官游戏、认识身体游戏、绘本阅读等。在游戏中父母会慢慢感受到,生殖器官的名称就和耳朵、鼻子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也能逐渐消除“不自在感”和“尴尬”。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探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发展趋势研究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其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