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峰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用性的人文学科,而小学时期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该掌握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语言建构与运用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概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国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通融。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首要的基础部分,学生掌握了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才能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进而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灿烂的中华文化。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主要理念是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坚定爱国信念和爱国热情,塑造学生健全积极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学习中以及日后工作中碰到的困难,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协调发展。语文是一门有着特殊的教学意义和学习价值的学科,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知识与经验,通过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梳理和内化,逐渐构建出自己的语言体系,从而提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以下三大目标。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较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理解、探索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其次,教师应教授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交流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表达与交流。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语言整理和整合,将已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所学知识结构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语文是一门注重实际运用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而应该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从而熟悉和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并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感觉学习与自己密切相关,从而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教师在教学量词知识时,除了课本上的量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一“条”板凳,一“方”茶几,一“颗”红枣,等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语文知识能有更准确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灵活地使用语言文字,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教导学生将语言材料自觉转化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语言积累有很多途径方法,如背诵课文、课外阅读、课堂互动等。学生有了较充分的语言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但是,小学生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将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将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具体的学习方法,自觉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不论在哪个教育阶段,写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写作也是学生输出和运用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在潜意识中进行语言建构,梳理语言材料,思考如何运用积累的语言知识,形成独特的自我言语经验。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自觉转化语言材料的重要方法。《难忘的一天》是经典的小学作文,这篇作文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太多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的语言材料是丰富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和注意要点,使学生在开始写作之前,意识到要梳理和整合记忆中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将语言材料自觉转化为实际运用,在作文中得到具体体现。
3.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
背诵和默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有了较充分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但是,在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即教师根据课本板书教学,学生被动听课、接收新信息。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和枯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对待语言积累的任务也常常不认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給学生布置背诵课文的作业时,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背课小组,如五人为一组,组员之间交叉背诵,每位组员要监督上一位组员的背诵情况,同时还要向下一位组员背诵课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对课文背诵都有一种参与感和责任感,让背诵课文成为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学生的沉重负担。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背诵,有利于减轻学生背诵课文的压迫感,同时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安排更多更好的语文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4.建立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学好和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也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社会道德。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学习能力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难免会有理解偏差。对此,教师除了教授语文知识以外,也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及时纠正学生的用法错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语言的规范用法进行强调,使学生对语言的用法有更深更准确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减少实际运用中错误的出现。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表达,在沟通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使用错误,加强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参考文献】
魏志军.“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J].学语文,201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