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动手操作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09-10 15:48王小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王小花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做中理解知识,从而做到手脑并用,这既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

正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而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那怎么做才能使让动手操作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呢?

一、课前动一动,淡化孩子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一年級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他们手中只要有东西,就会不由自主的在课堂上玩起学具。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带计数器,这时课堂上总是会时不时传来学生拨计数器的声音。在认识100以内的两位数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35,有一部分学生很认真的摆了3捆5根,可有些同学就用小棒摆了一个小房子,摆了一个十字,很显然这些学具成了孩子手中的玩具。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场景,因此在上课前就让学生把所带的学具,动一动玩一玩,没有任何限制地让学生玩,以此来淡化他们的新鲜感与好奇心。

二、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比如课堂上要学生用小棒时,我就要求孩子们把小棒统一摆放在文具盒里,用的时候学生才拿出来,用完之后迅速放回文具盒。这时肯定有一些孩子正用的高兴,速度会慢一些,老师可以表扬收的快的同学,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拨计数器时要轻轻地拨,尽量不要发出声音,这样长期的训练和强调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就会形成,课堂就不会出现乱的场面。

三、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操作机会

北师大版修订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都是以情境图加问题串的形式出现的,在有趣的情境中,都有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了,也就不会把学具当成玩具在课堂中来玩,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形成良好习惯,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四、相信孩子有动手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计算16减5的时候,当学生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找出数据,列出算式以后就遇到了困难,16减5等于多少?这给大家提出了挑战。这时我没有给学生直接讲解,而是激发学生“那16减5该怎么算呢,你能用你手中的学具试着算一算吗?”我把主动探究的机会给了学生,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有的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有的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还有的学生在本子上画尺子图,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个个都很认真,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了最后的结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主动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而一旦动手操作就比较费时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怕耽误时间,往往把动手实践的环节给省略了。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就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主动探究,不要怕浪费时间,一开始学生肯定会操作不熟练,用的时间较长,但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动起手来就会比较熟练,记得在一开始用计数器时,孩子们总会犯各种错误,可是在老师一次次的指导下,同学们用计数器解决问题速度大大提高了,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六、形成学习合作小组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上能相互学习,再动手操作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里面有动手能力强的有动手能弱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分工,谁是记录的,谁是操作的,谁是帮手,谁是最后发言的,这样孩子们就都有自己的任务,就不会出现有人不动手的现象,并且大家互相合作,也可以把出现的问题在组内进行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七、让学生把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分享给大家

课堂中当学生动手操作完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操作的过程。比如在学习25+7时,学生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得出了结果。这时候就让学生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到讲台上说出自己的动手过程。“我现在计数器上拨了一个25,再在个位拨一个5,这时个位满十了,就把个位的十个退回去,给十位进一,十位就变成了3,这时再在个位上2个珠子,所以25加7就等于32”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动手过程,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算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八、学生的动手要给与适当的引导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一开始学生肯定不会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操作,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如要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拨到十,就问学生,师:“我们拨了几个几”生:“我们拨了十个一”师:“那十个一就是几个十”生:“十个一就是一个十”师:“那我们就可以把这十个一换成什么”生“个位的十个一就可以换成十位的一个十”这时老师亲自示范,就让学生理解了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比单纯的讲解要更易于理解。

九、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这说明现在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

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建构理论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构想[J].施玉婷.内蒙古教育.2016(33)

[2]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初探[J].康新春.新课程(上).2019(07)

[3]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J].郑美珠.华夏教师.2018(13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例谈培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