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花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陪伴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好从小就开始抓起,所以就小学教育来说,教师就要更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于数学这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学生不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就不能构建自己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因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原因,大部分时间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学教师能够向学生教授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良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良好习惯;认真态度;一题多解;课前预习
一个良好习惯在学生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早已不言而喻,这里无需过多强调,因此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思维培养时就要着重向他们来灌输这种良好习惯的意识养成,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耐心的去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一点一点的去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是学习数学的首要前提。同时在进行一些重难点题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尝试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具体思路,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将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养成认真态度
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进行任何一门学科的首要前提,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常常没有这种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课过程中就向学生灌输认真学习的端正态度。因为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一个良好,认真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来构建缜密的思维体系,而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学生具备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能够在细微末节处发现问题的根源,而这种细节性的地方往往是拉开成绩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除法”时。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们经常因为粗心,马虎而造成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这时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奖惩措施来帮助学生强制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教师要还可以提醒学生在做题之后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更重要的还是要使学生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因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二、尝试一题多解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崛起以及各种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性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使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进行思维的发散,培养他们的多维意识,并且通过不同思路的阐发,可以帮助学生更深的了解到题目的构成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合,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并且还有助于改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重大问题的解决态度,能够寻求到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从中得到最佳方案。
例如,在教授“鸡兔同笼”时。对于这类比较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多种不同的思路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全方面的思维模式,这不仅能够在数学方面可以使學生得到长足的进步,并且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不放弃的坚韧品质,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真正的能够做到学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拥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鼓励课前预习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所缺乏的就是自学能力,而这又是他们通往更高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在没有教师和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并且就是学习方面而言,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及时的提前了解到教师所授知识,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进度,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正反比例”时。对于这部分内容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已经接触过较为相似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而对于六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的掌握到这部分的规律,不至于在自主学习中盲目迷失,从而可以达到真正锻炼自学能力的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认真的态度,这是进行学科学习的首要前提,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使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来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文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2]黄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