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教学的三大“聚焦点”

2019-09-10 07:22余江慧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试教盘古笔者

余江慧

对于阅读教学,通常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精准确定、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的水平优化等,同时还要强调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流程的科学性等。为了巩固阅读教学的效果,必要的练习与评价也是必须设计的。而所有的这一切努力,都需要建立在教师认真阅读课标、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在阅读教学中,当阅读的内容不同时,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方法选择等,也应具有相应的差异。这实际上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针对性的具体体现,有了这样的意识,阅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保证阅读教学的方向

阅读教学的任务,首先是确定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然后预设自己的教学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判断而预设教学的过程,这样的认识互相促进。

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笔者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进行了三次基于实践的调整。

第一次教学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对生字的读音有准确的把握,书写一些词语;(2)认识盘古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3)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4)充分思考,充分想象。

第二次教学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对生字的读音有准确的把握,书写一些词语(在具体展示目标的时候明确哪些词语);(2)在阅读中认识盘古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3)通过想象去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4)运用想象复述课文。

第三次教学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对生字的读音有准确的把握,书写一些词语(在具体展示目标的时候明确了哪些词语,但根据前面的试教有所调整);(2)认识盘古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精神);(3)在复述课文中通过想象去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在三次试教的过程中,笔者坚持基本的原则,比如对工具性问题的解决十分重视,因为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让笔者发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不解决工具性问题,那后面的人文性问题就很难解决。只是在强调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教学,应当有所调整,这才出现了要朗读哪些词语的动态调整。

而对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笔者基于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了重点关注与分析。如在试教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感受盘古的大无畏精神、勇敢精神、无私精神非常重视。三次试教时,起初是想让学生在阅读中直接感受这些精神的,后来发现如果只是基于文字的阅读,在朗读中用语气、语调去表现这些精神,这是非常空洞的,而这正是传统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办法,这次通过深入的反思,就发现这个方法其实效果是非常差的;后来调整了思路,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再去利用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去感受盘古的大无畏精神、勇敢精神、无私精神。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效果好了很多,因为当学生开始想象时,他们就能够更好地走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能够感受到盘古在努力的过程中那么付出,那么勇敢,那么无私(学生原来的语言是“不为自己只想着别人”,后来经过总结提炼,学生选择了“无私”这个词)。到了第三次试教的时候,笔者发现如果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去感受盘古的大无畏精神、勇敢精神、无私精神,效果可能会更好,于是就大胆地进行了尝试,结果发现学生在想象的时候,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想象出盘古在努力过程中的付出,也就能更加容易体会到盘古精神的存在。

通过三次试教,笔者对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的结果也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其实在第三次试教的时候,笔者还在学生复述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了仿写,这是一个深化学生阅读与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更加准确的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环节。而且通过对教学目标的三次调整,笔者发现教学目标的设计其实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应当体现课程内容及其教学意义,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二、聚焦语言训练,让阅读教学具有“深度”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对于教学而言,不管是立足于文学层面还是基于文化层面,都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以及运用,更要以此为基础向外拓展,并非局限于独立学习。由此可见,针对阅读教学而展开的设计,需要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特点,这样才能够从中寻找到有效的语言训练点,才能够使教学内容更立体、更具体,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的深度。

如,以《火烧云》这篇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为例,内容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在写法上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据此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经过对比归纳和分析,发现它们的相同点集中在“出现—变化—不见”这一写作顺序上,而不同点主要集中于写“变”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作者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使用的是不同的表现手法。经过这一环节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火烧云的变换进行仿写。评价时,我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作品的优劣,而是将聚焦的重点放在是否存在局限性这一层面。如,是不是都把火烧云比作动物?是不是严格遵循文本语言展开仿写?在实际仿写的过程中是否注重语言表达以及创新?这样可以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实现了以读促写的学习目标。对于语言运用而言,其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让“读”变成“说”,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能够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以连贯说一段话的方式展开练习,使他们可以在实际说话的过程中促进话语能力的提高以及语言智慧的发展。

确定语言训练点时,切不可将关注点放在数量层面,而应当更关注质量,同时选择的语言训练点也要符合学情,要基于文本,并从中找出与此相对应的范例,这样才能做到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聚焦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具有“厚度”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样他们即使没有教师教,也能够做到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敢于自主质疑。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既要能够自主质疑,也要尝试自主解疑,如果学生暂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或者辅以解疑的资料,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以《乡下人家》为例,对第5自然段的教学,有学生提出了如下质疑:“‘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是什么意思?”笔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文本线索,以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決。可以结合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思考:(1)首先通过上下文的阅读,可以发现,对于乡下人而言,他们吃饭时并不注重环境和地点,所以“天高地阔”可以用于指视野开阔。(2)结合生活实际,乡下人在吃饭的过程中经常会坐在一起聊天,聊天的内容五花八门,既然没有任何规定,也不存在任何限制,此时“天高海阔”也可用于指聊天的内容。(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乡下人和城里人吃饭时的心境有所不同,城里人相对拘束,而对于乡下人来说,呼朋唤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们的心态也是天高海阔的。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又能够深化他们的认知,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所搜集的线索和思路有效解疑,能很好地树立学习的自信,并由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种质疑式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以《生命的药方》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三遍之后自主质疑并记录问题;然后再次阅读文章,这一遍阅读是为了解决那些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小组讨论,主要针对那些暂时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将小组剩余问题提出来,由全班师生共同解决。对于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解疑的过程。表面上看起来形式相对简单,但是收效显著,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解疑,既有助于深化对文本的认知,也有助于加深印象。当然对于质疑式教学策略而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以及引导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课文,而是为了教学生,特别是教学生如何学语文。这三大聚焦点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学有所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省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三三四’多维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YQJK02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试教盘古笔者
盘古开天辟地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盘古
盘古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