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补白培养语用能力

2019-09-10 07:22陈晓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禹标点符号小白兔

陈晓香

在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课文在叙述的过程中会省略一些情节,留下的“空白”有些在段落中,有些则在文本的结尾处,这些空白处并不是作者写作时的疏忽,而是写作的策略,留给了学生遐想的空间。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留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说出隐藏在文字里的故事,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给文本进行补白呢?

一、在教学难点处补白

教材选用的文章都是语言典范,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多品味词语和句子的内涵,鼓励他们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感受文本中作者没有说出的内涵,既学习词句的运用,又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在教学时,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不容易理解课文的教学难点,教师可利用补白艺术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故事《大禹治水》流传千古,课文讲述了大禹坚持治理洪水13年,最终开通河道,为百姓造福的故事,教学难点是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突破这个难点,我抓住句子“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大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他……;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他……。让学生大胆设想大禹三次路过家门的具体场景,体会他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里的补白为学生理解主人公的伟大精神搭建了知识的桥梁,突破了教学难点,成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二、在文本主题处补白

文本的主题思想渗透于文章始终,体现了写作意图。如果采取逆向思维,用补白与文本故事情节截然相反的内容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一定会使学生的思维领域变得开阔起来,思维方式也就隨之变得更加灵活。

《雪孩子》一文中的第9~1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局: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后化成了一朵白云。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这个主题,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象补白:“假如小白兔一开始就自以为高大无比,对雪孩子很不友好,还跟它吵架,那么雪孩子会怎么样?”问题一经抛出,学生都感到非常意外,惊讶片刻后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雪孩子会不理小白兔,有的说雪孩子就不会舍身去救小白兔……接着我播放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雪孩子善良、勇敢的品质,然后启发学生给文本结尾补白:假如第二年,雪孩子又来了,小白兔会怎么做呢?这是一个情理交融的训练,直指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给文本补白的时候通过亲身体验角色的行为,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纯洁善良这一品质的崇敬之情。

三、在标点符号处补白

标点符号是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所占位置很小,但在表情达意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抓住标点符号进行补白练习,不但可以巩固课文知识,加深对本文的印象,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风娃娃》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段精彩的补白。大屏幕出示课文的第7自然段,请学生说说读完这段知道了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都说因为风娃娃不懂事,帮了倒忙,惹得人们都生气了。我就追问:“那么,你能接下去补全省略的内容吗?”接下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例子中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进行描写。这样抓住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在标点符号处补白,当堂生成了很多的精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开发,语言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要利用补白艺术来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把书本读懂,把书本读“厚”,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中山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大禹标点符号小白兔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争吵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小白兔
标点符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