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瓅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了上百篇的课文,但语文素养却鲜有提升。学生认识了字、词,学会了造句,却不会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教材中一篇篇的课文到底该怎样教?教哪些内容?教到怎样的程度?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当突破教材束缚,进行整合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单元整合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了学习课文而学习课文,教学呈现碎片化样态。单元整合教学,立足于单元视角,依据不同主题、内容、训练点和体裁等整合成单元,展开单元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单篇式教学,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有助于将学生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体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在一个讴歌生命的单元中,主要包括《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等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取单元教学的整合点,从整合点出发统摄单元教学。比如《天鹅的故事》中“破冰勇士”的老天鹅引导天鹅群协作破冰的场景,以及《生命的壮歌》中的“生命桥”的场景描写,都是运用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标点符号质疑释疑等方法,从而让学生对场面描写形成深度认知。这样的教学,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立足单元视角,能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从中感受到天鹅与羚羊们的形象,从而对生命形成自己的深刻理解。
單元整合教学是一种群文教学,也是一种主题教学。单元整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力,让学生形成方法关联力和逻辑连贯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单元的异与同,寻找单元内课文的共性,引导学生对比,从而形成单元聚焦,实现单元教学。
二、主题整合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整合教学,不仅指对教材单元的整合,更指对课外阅读主题的整合。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一定是基于大阅读、跨界阅读的结果。小学6年12个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每个月4周,每周可以设定一个阅读主题。这样的主题整合阅读,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高年级学生日有所诵为例,教师每周安排了“背背古诗”“读读《论语》”“赏赏现代诗”“嚼嚼古文”等内容,其内容广泛涉猎。通过“班级读书会”,弘扬阅读的正能量,让阅读向全校辐射。我们在主题整合阅读教学中,还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比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我向学生推荐了《麻雀》《妈咪,瞧那个人》《孔融让梨》等文章。课内外学习的联动、互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化学生的阅读深度。经常这样训练,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会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期待教师推荐相关的文章。有时,他们还会借助互联网,自己探寻与教材课文内容、性质、体裁、作者相通或相关的作品来读。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与阅读举一反三。
主题整合阅读,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教师以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评价,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这种主题整合阅读,为学生深度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整合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整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范畴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还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去,人们往往将语文的实践性理解为表达、写作,认为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其实,语文的实践性还包括通过学习,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实践能力体现着他们的核心素养。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和《人类的老师》这组文章,蕴含着创新的思想、点子,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培育的良好素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项目——“创意思维”,要求学生搜集人类历史上创意思维的例子。学生的实践丰富多彩,比如展开了“布封实验”,体验最佳路径的实验效果;写《换一个角度思维——从“苹果梨的五角星”说开去》;制作课件,畅谈人类的发明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发明史其实就是人类向自然学习的历史,如鲁班发明锯(受叶片的启发),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受鸟的启发),雷达的发明(受蝙蝠的启发),等等。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跨越学科边界,打通课内与课外,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通过有效整合,构建实践活动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梳理、汇报等实践活动,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度认知、理解。
整合视角下的教学活动优化,需要教师立足教材,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找准整合点,整体规划设计。通过单元整合教学、主题整合阅读和项目整合活动,发展学生的整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刘浩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