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藏汉双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2019-09-10 10:34达瓦志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人才培养

达瓦志玛

摘要:藏汉双语人才是藏族地区急需的人才,双语人才的缺乏影响着藏族地区经济以及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为藏族地区培养各类藏汉双语人才是一项紧急而重要的任务。民族高校承担着为藏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优质的藏汉双语各类人才是各民族高校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各民族高校为了培养藏汉双语人才,进行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藏族地区经济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着明显的差距。本文结合藏族地区民族高校的实际,拟就民族高校对藏汉双语人才的培养进行探析,以求民族高校对藏汉双语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民族高校;藏汉双语;人才培养

一、培养藏汉双语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一)培养藏汉双语专业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型人才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藏族地区社会的各行各业趋于职业化、精细化、专业化,这对藏汉双语专业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在藏族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的专业情况来看,语言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的占大多数,而科技、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新闻传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却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就业市场需要的人才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在当地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而当地生源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而且,这些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不能立刻适应,一般需要经过训练或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这说明藏汉双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不足,使得很多毕业生不能够适应新时代藏族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和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培养出熟悉当地文化、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藏汉双语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藏汉双语的专业型人才。

(二)培养藏汉双语专业人才,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是读了书有了文凭就可以就业,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相应的优势。因此,通过藏汉双语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掌握藏汉双语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藏汉双语专业新型人才,使学生有一技之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也能拓宽藏族大学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多了一项选择。切实为藏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快速接受和处理信息、适应新环境的人才,是民族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具备藏汉双语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藏汉双语专业人才,既能满足新时代我国藏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藏汉双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藏汉双语专业的设置

目前,我国民族高校在藏汉双语专业的设置上,存在着藏汉双语教学的专业少,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小,专业集中在法学、行政管理、双语翻译、语言文化等少数领域,而理工科领域和实用性技术领域的培养却十分薄弱的問题。赵九霞在其藏汉双语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中指出:“甘孜州六大支柱产业目前紧缺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藏汉双语人才,尤其是旅游、教育、卫生和公检法等行业。具体到专业上,各个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急需藏汉翻译、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保险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的藏汉双语本科层次人才。”

培养了大批的文科类、理论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高校藏汉双语类人才的就业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专业设置的不平衡导致了高效人才的供给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的不对称。

(二)学生实践能力

在民族高校中就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通过“民考民”的模式进入那些学校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不多,大部分都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类专业,这类文科类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对理科生而言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运用不当;遇见问题时分析能力和解决的能力较差的情况。如何把专业理论学好的同时把实践能力水平提高,成为了培养过程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的就业观念

目前,受就业观念的影响,藏族地区的就业趋势就是毕业生都把政府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致力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而其他需要人才的单位却无人问津。因此,导致了政府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毕业生过剩,而企业单位却门可罗雀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改变当代藏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使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也是在培养藏汉双语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藏汉双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优化专业设置

一方面大多数的藏汉双语类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藏汉双语类人才紧缺。因此,民族高校在藏汉双语专业的设置上,要根据社会发展、用人的单位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新型的专业设置路径,探索民族学科和专业技术类学科的融合途径,根据需求适当増加理工科类、应用类学科专业的数量,使文科类人才的供给量与理工科类的人才供给量实现相对平衡。提高藏汉双语专业的数量,培养更多具备藏汉双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涉及多个专业的藏汉双语型人才。藏族地区更多的是需要懂藏汉双语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各民族高校可以根据藏族地区双语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逐步向专业技术类的双语专业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学校双语专业的设置得到优化,更适合藏区经济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提高实践能力

在培养的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应该避免重理论轻实践,而是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适当地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强化职业能力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建设针对性的实习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需要的地方,为藏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改变就业观念

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就业之前认真观察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自己的专业知识等能力,拟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根据藏族地区社会市场的需求,抛弃传统的就业观念,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再一头扎进政府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而是选择不同的用人单位,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以致用,珍惜就业机会。

结语

民族高校的大部分藏族学生都是“民考民”的生源,设置藏汉双语类专业,是该类学生在就业中具有针对性,将有利于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把专业人才长久需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 夏铸,刘文璞.藏族教育教学与发展 [ 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2] 王骧业, 刘文璞.青海藏汉双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R ].青海民族教育论文集[ C] ,第 3 卷.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9.

[3] 岳志东,民族语文政策和双语教学[ M].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4] 万明钢, 王鉴.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J].心理学,1997,( 3) .

[5] 赵九霞,藏汉双语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人才培养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