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 毛洋洋
关键词 摄影 高等艺术院校 媒介融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55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urricula of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otography" course aims at improv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rousing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making them master and apply photography theory knowledge and creative skills skillfully. At present, the accelerat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t education 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integration combines curriculum content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and creates a new teaching mode. If properly used, it can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hotography" teaching cours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overview,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urse "photography" for art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 and combines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is educational model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photography; art colleges; media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隨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媒介形态的加速融合对“摄影”人才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在原有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良,从不同的层面上实现了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型。“摄影”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传统的教育结构之下,实现了多层次的深化改良,教育课程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密、教学方法较为新颖、教育模式也更加新颖。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摄影”课程教学正逐步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伴随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其教育范围也愈加广泛。尽管一些高校在进行了深层次的开拓,但是如何在互联网信息教育和高等艺术教育之间加强融合,如何实现更加科学的摄影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话题。
1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概述
顾名思义,摄影是一门伴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应用型学科,它随着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之中形成了更加独特的艺术体系。在高校摄影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的“拍摄主题”意识,组织学生学会运用构图、角度、色彩、光源等各项元素来定格和设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客观事物的影响,也有主观思想的干预,因此涉及到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等各个方面。而“数字化”摄影时代的到来在照相机的用光、曝光、使用、后期的编辑、运动摄像等方面,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开设摄影课程的高校已经多达150多所,同时开设了多门核心专业课程,包括人像摄影、建筑摄影、广告摄影、数码摄影、影视摄影、摄影摄像艺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及艺术摄影等等。这些课程的综合研讨,为现代摄影艺术开辟了新的方向,也成为了人们认识社会、记录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源泉。
为此,教师要在进行摄影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教育和培养,以系统的摄影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以不同的媒介为汇集教学力量,进一步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使高校学生能够在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具备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综合的思维能力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一套更加完善和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
2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的发展特点
2.1 艺术性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在摄影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沿着多元化的发展层面前行。其中,“摄影”课程教学的艺术性是现代摄影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媒介融合的元素之下,这一价值元素借助于摄影照片的平面体现,反映出了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使摄影作品在文化领域实现不断的开拓,以此达到了对色彩艺术、构图艺术、思想艺术的综合衡量。而在艺术处理上,摄影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合二为一”,其目的不但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且还在于对已形成照片的二次加工、处理和深化。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加工,能够使摄影艺术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在艺术语言和文化价值上,也赋予了摄影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2 多样性
摄影课程的推进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文化意蕴,在经历着不同风格流派的转化后,高校摄影课程的开展不单单是引导学生进行摄影技术上的开发,还包括对学生绘画能力、审美能力、综合造型能力的开拓和引导。现代综合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路径,使学生能够在摄影创作中,认真把握每一个细节,客观的记录摄影作品本身的价值,这一趋势下,高校摄影课程所体现出来的教学元素更加多元化,借助于不同艺术特色的整合,教师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加多样的摄影创作题材,确保摄影作品能够满足艺术、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等多元特性,在借由网络发展媒介,实现跨区域的资源融合。
2.3 优化性
伴随着中国摄影艺术风格的变化,高校摄影课程的风格演变也经历着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它由最初单一的摄影作品,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摄影风格,发展至今更加强调对画面现实性和纪实性的引导。在Photoshop、lightroom、3D、VR等多种软件的优化下,使摄影作品呈现出更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魅力。同时,高校摄影教育还依托自然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抽象摄影和主观主义摄影等不同的风格,借助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视频教学、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使高校摄影工作呈现出了更加鲜明的历史与文化依托,实现对不同摄影教育效果的优化。
3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摄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理念浅显
媒介融合语境下,高等艺术院校“摄影”课程教学理念的推进存在着较大的瓶颈。一方面,很多高校教师对于媒介融合的认识还不够,往往只是在摄影教育资源上进行开拓,而忽视了对多媒体“摄影”教育软件的利用和开发。另一方面,教师在从事摄影教学方法的研讨上,对于媒介融合视域的融入不够了解,对于学生摄影灵感的积累,往往单纯依靠机械练习和简单浏览的形式,不但会浪费学习资源,不能开拓学生的创作眼界,更不能起到较好的资源引导作用。
3.2 教学模式单一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了陈旧的教学体系,摄影人才的培养模式十分单一。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板块。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包括照相机及应用技术、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暗房技术与技巧、摄影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摄影美学及艺术概论等等。这些课程综合了摄影技术、摄影专业课程和艺术修养三大部分,课程的设定看似十分紧密,但是实质上过于重视一些陈述性、记忆性的教材和内容,导致摄影教学中,一些原创性、策略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止步不前。
3.3 教学创新不足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在课程之中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只是紧紧围绕“技术教学”这一主导思想,使学生只依靠跟着教师去学习来掌握简单的摄影技术。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对于学生来说,极易造成摄影作品的雷同,使他们在摄影创作中无法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教师没有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个性等方面入手,导致摄影教育模式面临各项阻碍。
4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4.1 构建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在“全媒体”发展理念下,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摄影艺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现作品创新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够获得更加突出的效果,促使摄影工作沿着多媒体形态沿着更加迅猛的发展途径前进。为此,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途径,构建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所谓数字化教学,就是要从文字、板书勾勒出来的课堂讲解中跳脱出来,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和方式,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的摄影教学途径。
除了传统的PPT照片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手段,教师还要以“手机APP教育资源+课堂教学+网络课件教学”的集成模式,实现对超文本摄影教学的交互使用。而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对摄影作品的艺术分析、现场构图调整以及后期处理演示等形式,給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摄影”概念通过生动形象化的课堂教学,被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积极推荐如“摄影课堂”“我要自学网”以及专业优秀的摄影网站等一些数字化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够掌握对现场拍摄于后期加工的配合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深自己的拍摄技法和创造理念,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Photoshop、lightroom等图像处理软件制作手法,使学生能够将数字技术和自身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学习运用和掌握更加先进的摄影技术与表现手段,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专业创新摄影人才的需求。
4.2 综合系统化的教学资源
当前形势下,“摄影”课程教学模式所拥有的资源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书本及课堂渠道,一些具备教育意义的影视记录片、微视频摄影操作平台、远程教育网站等资源不断兴起。为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并将不同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选择一些适合高校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教学平台,使摄影课程更加有趣生动,确保学生能够对摄影教育抱有持久的创作热情。
例如,在讲解单反照相机在取景和曝光两种状态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枯燥的拍摄概念掌握的更加深刻,教师要就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示意图讲解的模式,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关于描述单反照相机原理、制作历史等方面的记录片。然后将这些视频资源作为课题延伸,播放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观看。或者搜集和整理一些建议的摄影知识动画,让学生能够对按下快门后光圈的收缩、快门的开启、曝光后光圈的改变对画面景深的影响等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从而构建系统化的教育手段与资源。
除了形象的展示一些复杂的摄影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摄影艺术的延伸。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摄影作品、书写心得和体会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创造想法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视频教学素材之上,教师还要进行不断的积累和拓展,例如:马丁 帕尔的《英格兰想象》、《地球之盐》;BBC出品的《摄影大师》、《百年影像》等等。通过优秀视频资料的学习与欣赏,可以帮助提升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高度,增强他们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4.3 丰富教学效果评价手段
“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在摄影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在课程评价上下功夫,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创作理念具备深度的认识,才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摄影作品保持客观中肯的认识评价。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实施“激励为主”的课程评价办法。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点、技术操作及艺术表达是否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完整地理解和运用等问题,最终应尽可能的对学生拍摄作品的综合表现程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应偏重体现在学生创作实践的运用能力之上。
4.4 构建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首先,课堂教学中全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及交互使用的特点,逐一对学生拍摄作业进行讲评,通过点评分析学生拍摄作业中出现的技术及艺术表达问题,找到改进拍摄效果的关键点,再次穿插补充重要的理论知识点,达到查漏补缺的实际效果。通过此项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课堂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深度掌握及准确结合。
其次,教师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日常的摄影作业积累中,利用网络平台收集高校学生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性或是商业性的摄影大赛,从而在鼓励学生不同的历练和学习中,串座更多的原创作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涵。再次,为了使“摄影”课程摆脱“一刀切”和“大锅饭”的教育形式,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开发网络资源,打破传统摄影教育的局限性,通过开创“数字化校本摄影教材”“远程教育”“摄影课程直播”等形式,延伸摄影教学的传播和受众范围。或者通过组织开展小组教学、组建高校摄影社团、建立“翻转摄影课堂”、组织学生深入摄影基地采风创作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创作途径,挖掘优秀摄影人才,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学生作品上传到校园门户网站,提高学生的创作成就感,以此增进“摄影”课程教学手法的多样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语境下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与创新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在媒介融合这一宽广的发展视域之下,教师要从传统的摄影课堂教育中冲脱出来,依托互联网等新兴教育力量,搭建一个全媒体实验平台。在遵循摄影艺术多样性的发展原则之下,重视对学生个性化摄影理念的培养,实施更加立体化的教育创新,全面提高学生在传统媒介资源、网络媒介资源和移动媒介资源下的艺术才能,从而实现摄影教学课程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培養真正意义上具备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摄影艺术人才。
项目来源:此文系西安工程大学2017《摄影》基础课程质量提升项目(2017JCK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
[2] 田欣欣.新媒体构建创造性学习环境与模式——《广告摄影》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思考[J].新闻界,2017(4):171-172.
[3] 涂俊.对商业摄影及其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闻知识,2013(10):58-59.
[4]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0-17.
[5] 吴明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J].世界知识,2013(14):60-61.
[6] 熊雅静.《广告摄影》课程阶段式教学方法分析——以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为例[J].青年记者,2015(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