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09-10 23:43:53于长昊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于长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的汉字认读、古诗背诵、课文朗读以及写作练习等,其中朗读教学对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语言情感表达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高效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加深学生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的体会,生化自身的情感精神,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营造语文朗读氛围,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分析,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学习自信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真切的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思想情感境界的提升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尤其在素质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和落实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然而受到性格特点以及思维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思维理解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不足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朗读时间不足的现象。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文章写作技巧等方面,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少之又少,只是让学生快速的阅读一遍课文,大体的了解课文所讲内容,教师未考虑学生是否读懂便开始进行讲解,严重限制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时,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但对学生朗读的语感缺乏指导,使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应有的语调,从而朗读时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1]。

3、朗读目的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时缺乏重点,没有明确的目的,朗读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朗读时看似热闹,但对文章的重点部分却没有读懂读透,读完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明白了什么。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4、缺乏有效的评价

学生在完成朗读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简单的“好”或者“不好”,使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好在哪里,差在什么地方,从而不能很好的进行改进,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指导学生在初次朗读时整体感知课文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精选的文章,因此文章的精华之处是需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用心体会与理解的,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学习差异性的存在,他們在朗读课文时有可能不能很快理解与掌握文章的要点,甚至对于学习的课文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困惑,不能把握课文的整体内涵[2]。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课文前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布置不同的朗读目标,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在朗读前要把本课的生字生词作一记忆与理解,这样在朗读课文时就不会因为生字与生词的障碍而影响对于课文整体的理解与把握。对于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中心内涵,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前作一简略的提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且不盲目地阅读。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开放式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小学语文朗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朗读,从而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学生能自主的融入到课文情境中,使语言文字变得更加的形象化,进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3]。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事情,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感人的细节是什么,有哪位同学可以有感情的向全班同学朗读这篇文章?”老师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进行分组,并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点评,老师进行巡视,并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3、品读文章,尊重情感体验的个性化

品读文章指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中的内涵,去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情感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讲解《鸟的天堂》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他们眼中“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朗读文章后,要求学生将课本合上,拿出一张空白纸,在教师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认为的鸟的天堂画在纸上。在教师朗读后提问:“同学们,在老师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你们是否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下面就拿着你画的《鸟的天堂》对文章进行朗读,细细地去品味文章的魅力所在。”

4、互动评读,巩固提升

当学生朗读完成之后,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还需要及时地对其朗读情况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其认识到朗读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朗读过程中能够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4]。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评价方法是生读师评,即学生朗读,教师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认真聆听,对于朗读出众的地方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对于朗读不足之处也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待学生朗读完毕之后,教师需要表扬其朗读出众的地方,鼓励其他学生多向其学习,这样能够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朗读表现不佳的地方,教师需要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鼓励其今后进行相应的改善。还有一种评价方式就是生读生评。这种评价方式是在学生朗读完成之后,由某一位学生或者是由某一组学生来对其朗读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使朗读课堂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在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时候,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长期的坚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香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27

[2]王雅婷.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105-106

[3]郭占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8(04):78

[4]后巧红.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17-118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