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23:43:53万群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5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小学

万群芳

摘要:能够独立思考是学生思维成熟的表现。但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较低,智力水平同样有限,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对他们而言看似是不切实际的。但其实,只要教师从低年级入手,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对小学生而言也并非难题。而获得这项素质和技能,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将提出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学习品质和学习兴趣等要求,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和素质,应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尽管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开展教育的难度较大,但这并不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只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独立性强的数学学习者。以下是笔者对于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纵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教师负责讲解、演示、解决问题,学生只负责记忆,试问这样剥夺了学生权利的课堂如何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呢?可见,想要追求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首先对授课的模式,师生的地位进行全面调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频繁的发问来抓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头脑活络起来,同时又不会迷失方向。例如,在讲到“分米和毫米”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这些长度单位?”,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引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随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分米队和毫米队。让学生在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上互相比拼、竞争,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延伸问题:“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一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一分米等于多少毫米?”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实践,经过自己的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1]。

二、循循善诱引发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不依靠他人的情况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开始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如果直接将问题抛给他们,不仅最终问题无法解决,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诱导和指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操之过急。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特征,其中很多的知识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深入地独立思考。比如“认识钟表”和“年、月、日”这两部分内容就可以整合起来,学生通过钟表知识的学习,对于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及其换算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在学习“年、月、日”时,就可以建立1日=24时这样的联系,从而将这些大的时间单位进一步细化[2]。可以提出问题“一天多少分钟?一年多少秒?”,这样可以引起小学生的思考兴趣。计算比较复杂,不一定要让小学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关键是要把握这两部分知识的联系,诱导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观察,并且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三、充分利用数学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灌输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他们的求知欲是成正比的,只有动力足了,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速度,掌握运算的技巧和顺序,教师可以设计“5分钟四则运算比赛”环节,用“接力棒”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使每个学生都不敢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懈怠的状况。设计的数字不要太大,重点使学生掌握方法,同时还可设置抢答比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3]。

四、拓展数学习题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教育是教师通过研读教材,传授学生关于数学的基本认识,包括加减乘除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等,为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延伸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除了课本的教学外,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应当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这种题目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还有看问题的多维角度。如题:从4根5厘米、4根3厘米和4根1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若干根,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能够摆出几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最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排列方法。

五、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必须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发掘小学生潜在问题意识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构建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只有產生疑问,才会愿意去思考,从而建立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六、结语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一项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任务,因此许多教师都在中途放弃,失去了教研工作的动力。其实,只要我们在课堂中坚持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意识的进行思维的牵引,就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也一定会有所收益。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付出更多的耐心,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83.

[2]刘丽.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途径[J].赤子(上中旬),2016(18):124.

[3]于海娜.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神州,2017(05):45-46.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小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35:29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1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