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针对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教学形式化颇为严重、小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够充足、课堂上探究的内容不严谨等。笔者对此提出了四种优化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优化方向
引言:
对于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应当更加提倡的是探究式教学,这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所学知识中,并对其进行自主探究与选择决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有意义。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主动去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并通过行为、动作、言语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的心态。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化严重
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学生机器式的被动学习,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些传统教师的特点。这样的课堂就好像是在照猫画虎,最大限度也只能达到形似而神不似。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都在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可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多少知识是未知的,更是不确定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本没有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形式化教学模式太过單调,这样既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是一种消耗与折损。
(二)独立思考时间短
在一些课堂上会出现老师提问学生强答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也只是一些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才能答得上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只是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形式,不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结果,并且这样也是在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可能会导致老师在讲解下一个题目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在回想上一题。最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无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接受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内容不严谨
即使教师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依然会伴随一些问题,例如在非关键环节进行没必要的探讨,这样极度缩短课堂时间,极有可能忽视掉一些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节省课堂时间,从而去解决更有效的问题。让课堂上的理论与探究时间得到均匀的分配,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让课堂上的时间变得更有成果,更有质量。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学生
优化这种伴随探究式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将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引导的角色,尊重学生的建议,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就考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了,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管是在细节上的考量还是在教学工具上的准备,都应该做到最好。同时,在教师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应该思考一下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想到或者会提到的问题,对教学做以优化。在这种探究式课堂上侧重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且自主探究,如果可以解决问题会更加高效。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课堂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图形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在熟悉的课本上做研究,探讨课本的面积,并让学生拿出两个不同的课本,然后对比其面积,观察两个课本的不同,深入到长与宽的不同,这样引出计算面积上的公式。然后再利用学生周围常见的东西加以辅助消化,例如让学生计算教室面积,黑板面积,门窗面积等,深入浅出,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自助探究,增强学生的这种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重视情景教学
重视探究式教学,就要重视情景教学。教室在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时,要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欲望,要切实根据教学时所遇到的一些情景随机应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内容中,更能在结合情景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能力。据调查显示,小学生更喜欢在情景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探索自身未知的领域。其实,小学数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火柴,如果是13除以4的话,教师就可以将13根火柴同时分给四名学生,进行提问:每人可以分到几根火柴呢?在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排除传统教学的枯燥无趣。
(三)鼓励学生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时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来自周围的鼓励,并不仅限于家长或者老师的鼓励。在鼓励中,学生更能获得自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路,循序渐进的学习、接受知识。例如,在口算心算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并不只是单纯的要一个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学生思考的误区,提高计算的速度。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过程。如果教师在过程中都含糊其辞,那么学生在处理结果时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去计算这个结果,要先鼓励学生自主化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
(四)实践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2]。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扩展学习的范围,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例如,在买东西的时候,计算时间的时候运用数学知识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能更容易的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让学生觉得数学乏味,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极大地改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数学。例如,让学生去商店购买铅笔,圆珠笔等,设定一个数额的限制,告诉学生每一支笔的价格,让学生计算购买的总数,给学生设定好元(角、分)单位。等所有的学生计算完成之后,教师检查每位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评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巧妙之处,让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3]。
三、结束语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突破,正确的运用能节省学生的时间,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4]。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一起解决,还要重视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结合,经常性鼓励学生。总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依赖于探究式教学,教师应该积极的采取并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红梅.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际研究--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 00242 -00242.
[2]张凤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育模式的构建探索[J].求知导刊,2016(9):133-133.
[3]俞春波.浅谈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1):32-34.
[4]郭旭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与作用[J].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6(2):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