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霞
摘 要:物理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问题是学习的载体。从物理学科范畴和实际生话中选我们的研究问题,建立科学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单独发现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和操作、数据处理和交流改进等探索,得到知识技能,并培养情感与态度获得探索精神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引导;要素;创造
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培养。由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用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实例、教学情境、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理解,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物理仪器可以让学生发现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而科学探究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电阻的测量、电流电压表的改装等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理性的知识用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自主去学习,也可以以比赛的方式实行。尽管探究式教学的功效是由多方论证的,然而真正施行起来仍是十分有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的中学教师本身,其次是教师对学生引导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当前中学教师对知识的理论认识不足,不懂得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是探究教学;在教学实行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设计不科学合理。在课堂上,因为缺乏可预见性和导致默认的教学过程“流产”。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探讨基于探究式教学理论的设计知识和操作策略及相应的案例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一、探究教学设计的特征
很多中學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上与新教学理念有冲突。教学目标也受应试教育导向,一直把认知目标、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的目的。探究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将教学理念转变为"探究”,目标是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即在知识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设计要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习惯。尽管教师需要很好地设计教学过程,但设计时也要注重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设计。实际制定探究方案,而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理应由学生来完成。教师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并按照这些问题去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因此,探究式教学设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注重结果传统教学评价是错误的。它让许多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和个性不能发挥。探究式教学设计更侧重于过程,如果学生提出创新的问题应该是更高的评价,以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思考。运用自己独特的个性使教学过程获得最大的成效。
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应该反思课堂上的什么地方已经达到了要求或做得更好,以及有多少地方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目标,并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借鉴。这些都是自我评价的最好方式。
二、教会学生物理探究的七要素
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一个物理概念,去理解科学与物理的研究方法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更是一个初学者。因为你觉得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能学生就理解不了,所以我们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来思考分析,共同体验物理探究过程,我们只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参与者。
但是我们又不只是一个参与者,我们还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按照科学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定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第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问题是思维的原因,是研究的出发点,只有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就要积极和认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的同学就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飞机为什么会飞?鸡蛋从同一高度落到海绵和直接落到地面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一个又烂了?为什么油罐车要拖着拉链?等等。
2、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学生要用心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会出现闪电?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雨后有阳光会有彩虹?等等。
第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原因,探索的方向和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假设。例如:在探究“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在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和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电阻变大或变小,可能是什么发生变化?对于一段导体,他的电阻大小和电压电流有关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三、引导学生自己去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我们是采用什么办法去设计使用。1、控制变量法:比如电阻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2、转换法:比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等效替代法:力的等效替代;4、科学实验法:简称实验法;5、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6、类比法:比如对电流(或电压)的认识(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7、放大法: 比如微小形变的放大,并设计实验。
第四、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推理和总结,试着探索描述、解释和评价的结果。比如: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我们首先分析小车是否匀变速直线运动(推理可以利用∆s=恒量);然后再通过逐差法得出加速度的表达式,求出加速度。也可以利用“速度-时间”的图像,不过要先求出速度等。
第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并提高自己的探究方案,总结他人假设或假说。
三、探究式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的给学生创立问题的情景,可以利用语言方式问题创设。比如:学习压强时,可以问为什么铁钉要做的那么尖?讲到动量定理的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母鸡下蛋要有稻草垫着?也可以用实验或多媒体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它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2、营造探究式教学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可以从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多策划某种发散和探究问题。比如:在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时,可以问:(1)我们应该用什么仪器来测电阻?(2)实验时应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怎么区分?(3)怎么设计表格?
3、课堂上还要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交流空间。并且要给学生多组可以选择的器材,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比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实验器材有砝码、细线、弹簧、橡皮筋、铁架台来探究细线不断的方法,动量变化相同时学生可能用弹簧或者橡皮筋延长左右时间减小左右力,也可能用减少动量变化来减少作用力等。
4、有条件的话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成探究实验。可以只给出实验目的,让学生去查找资料,独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可得到培养。
学习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与物理的探索,也可以用于课外活动的实践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课外活动实践可以使课堂教学在有限内容和时间、空间上得到补充和完善。课后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类似的科学研究方法,积极探索、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验探究的学习实践中,也能给学生建立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的学习。
最后,任何教学模式都是针对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