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加,而课堂教学重点也开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初中物理,作为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的一门主要科目,如何更好的解答物理解题问题,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所需要关注、考虑的重点内容。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提高初中物理解题能力的有效路径与技巧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能力;途径;技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物理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学习难度,若是不对学生加以引导,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则学生学习就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初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技巧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物理解题中存在的误区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需要借助具象体现来实现,而抽象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这一层面原因的作用下,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往往存在诸多误区,加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限制了学生思维,进而为学生解题能力提升带来较大阻碍。首先,是学生容易忽视题目中内容。在解题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直接忽视题干本身,而直接解答问题,在不了解题目具体给出条件的情况下,就对题目进行思考,容易出现解题思路偏差的情况。其次,学生自身思维条件受限。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讲解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遇到抽象问题时,无法及时转变思路,最终影响到解题效率。
二、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路径与技巧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学生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教师在课上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借助有效路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技巧。
(一)充分了解题目要求与内容
在物理学习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所有物理题目解题的关键,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项内容,而这些知识点的合理选用,则是会直接影响到解题的准确性。为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物理题目时,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到题目要求、内容解读的重要性。然后从细节着手,逐步分析题目中潜在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理,理清知识点,确定解题思路,为顺利解答物理问题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图形分析
初中物理知识往往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在题目中这一特点也十分明显。这些抽象内容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问题的判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数学图形思维,来对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使得抽象问题能够朝着更为具象的方向转变。例如,如图1所示,电源的电压为9V,电流的变化范围在1~1.5A之间,电压表的变化范围在1~5V之间,求R1、R2的最大电阻值。在解析这一问题时,不难发现这时一到动态的预测题,而解答的关键就在于划片位置的异动是确定电路状态和电表的指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通过画出电路图的方式,来将想象中的电路图真实的绘制出来,借此来进行更为直观的思考。
图1
(三)联系知识构建解题知识脉络
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进行有效运用,完成知识脉络的构建,就应该在课上及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课上重视对物理思维以及学习方法、解题习惯等等的培养。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在课上指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知识之间构建练习。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为学生巧妙运用知识,理解题目含义创造有利条件。
(四)开拓学生思维
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开拓学生思维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技巧的有效路径之一。为了应对学生自身思维局限性的这一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来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完善。一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在知识之间构建起一个脉络清晰的知识图,解题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为学生合理运用物理知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知识应用进行探索,使得学生思维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解题需要学生在综合掌握知识点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针对性思考,精准分析题目方向与题意,在确认解题思路以后,再加以有效解决。然而,由于初中生在自身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下,物理解题准确率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今后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题目要求与内容、充分利用图形分析、联系知识构建解题知识脉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题技巧,为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华光. 提高初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几个方法[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5(3):46-46.
[2]李恩文. 提高初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几点建议[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