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虎
摘 要: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引入直角坐标系后,学生就可以精确地刻画点的运动,点在运动中的不变性恰好是运动所具有的性质,这些不变性也可以称之为解析几何中的潜在性质。坐标法就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本源方法,也是挖掘解析几何中“变”中的“不变”利器。解析几何中的这些潜在的不变性也体现了事物“偶然”中孕育的“必然”,“特殊与一般”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坐标法;不变性;定值;定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2-0027-03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这种研究几何的方法称为坐标法也叫解析法。具体地讲,把几何对象放置到直角坐标系中,然后确定曲线的方程,这样几何对象就可以完全用数和代数术语来表达,几何运算也就转化为代数运算。
解析几何的产生是出于对数学方法的追求,学者可从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Descartes和Fermat创立解析几何的心路历程来发现这一点。比如Descartes研究数学的目的,是想寻找一种能在一切领域里建立真理的方法,他认为欧氏几何中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几乎每一种证明都是新的且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而代数的方法虽然受制于许多公式和法则有些机械,但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一般性。代数与几何应互相取长补短,他提出了一个计划,“任何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求解”。其探索如何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创立了解析几何。Fermat在数论和代数方面成就卓著,他明确地使用了坐标的概念,他提出只要在最后的方程里出现两个未知量,就会得到一个轨迹。教师了解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解析几何时把握住解析几何的精髓,解决问题时更具有开创性和思辨性,而不是做了许多问题却不知所云。
举例,若问AB=2,AC=BC,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是多少?(答案是2)
【分析】题目本身说明了“变”中蕴含着“不变”。单从代数方法上思考,可将面积表示成关于某一边长的函数,然后求函数的最大值,不过有一定的运算量;若用解析法的思想去思考,三角形面积之所以有最大值,原因是三角形的形状在变化,也即顶点C在变化,那么点C的轨迹是怎样的呢?以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其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得动点C的轨迹方程,获知点C的轨迹是一个圆,然后数形结合,问题便迎刃而解。
学会用代数的方法(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这是解析几何的本质所在,学习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解析几何问题中有的题目也可以单从几何的角度分析求解,因为解析几何问题首先是个几何问题,故可以从所涉及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去做分析,比如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但不要引导学生总是用几何方法去思考解析几何,因为学生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对解析几何有了一定的“偏见”,就背离了解析几何的本质。
引入直角坐标系后,学生就可以精确地刻画点的运动,点在运动中的不变性恰好是运动所具有的性质。所以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以及最值问题就成了解析几何考试的重点问题。换句话说,解析几何在高考中的经典问题多数是围绕这些问题去考查的。这些不变性也可以称之为解析几何中的“潜在性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这些“潜在性质”,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解析几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椭圆为例,看一下如何用代数术语描述椭圆的一些性质。
回顾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记作2a)等于定长(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种定义方法是通过数进行度量描述椭圆。
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导出主要思路分析:
由定义可得
PF1PF2=2a
+=2a
a2-cx=a ==e(这是椭圆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c,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a2-c2)x2+a2y2=a2(a2-c2)令a2-c2=b2
+=1(a>b>0)
=1-= ·=-
=1-= ·=-
(斜率之积是常数)
从以上的运算流程来看,通过理解每一个代数等式所表达的几何意义时,可以发现椭圆中的某些不变性。联想圆的定义和圆的性质,比如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当把圆视为椭圆的特殊情形时,那么在椭圆中,长轴或短轴所对的“圆周角”显然不是直角,也不是定值。但通过坐标法可以发现,椭圆上的点与长轴(或短轴)两端点的连线的斜率的乘积是定值,这就是几何性质可用代数表达。
a)椭圆+=1(a>b>0)上的点P与椭圆长轴两端点A1(a,0)、A2(-a,0)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定值,定值为-(=e2-1)即kPA1·kPA2(若a=b时,值为-1)(证明略)。
若将上述性质的条件弱化,结论依然成立。
b)椭圆+=1(a>b>0)上的点P是异于椭圆上M,N的两点,且M,N关于原点对称,则有kPM·kPN=-,我们再去联想圆中的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平分弦的直径也垂直于弦)。在椭圆中,利用坐标法相应地有这样的不变性。
c)设AB是椭圆+=1(a>b>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为AB的中点,则kOM·kAB=-.(在圆中为OM⊥AB,kOM·kAB=-1)。
证明:设A(x1,y1),B(x2,y2),M(x0,y0)则有
+=1,+=1
作差得:+=0
+=0
kAB==-=-=-
kOM·kAB=-.
对于双曲线是否具由类似的性质呢?
若椭圆改为双曲线,相应的性质是kOM·kAB=-(焦点在x轴上)。
一般地,设是圆锥曲线E:mx2+ny2=1的弦,且P(x0,y0)是弦的中点,则kAB·kOP=-.
举个例子说明如何用以上这些潜在性质思考解决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N分别是椭圆+=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求证:对任意k>0,PA⊥PB
【分析】∵kBA·kPB=-=-易证kPA=2kAB,
∴kPA·kPB=-1故证得PA⊥PB
若取AB中点Q,kPB=kOQ可用性质b)证得.
d)已知椭圆+=1(a>b>0)A,B是椭圆上的两动点,M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满足=λ+μ且λ2+μ2=1,则kOM·kAB=-.
证明:设M(x0,y0),A(x1,y1),B(x2,y2)又=λ+μ,则x0=λx1+μx2,y0=λy1+μy2又点M在椭圆上,
則+=+=1
整理得到λ2(+)+μ2(+)+
2λμ()=1
又点A(x1,y1),B(x2,y2)在椭圆上,所以+=1,+=1,则+=0
∴=-故kOA·kOB=-.
e)过椭圆(a>0,b>0)上任一点A(x0,y0)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B,C两点,则直线BC有定向且kBC=(常数).
设AB:y-y0=k(x-x0)即y=kx+y0-kx0
y=kx+y0-kx0+=1(a2k2+b2)x2+2a2k(y0-kx0)x
+a2(y0-kx0)-b2=0
x0+xB=xB
B,同理C,
∴=.
坐标法就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本源方法,也是挖掘解析几何中“变”中的“不变”利器。解析几何中的这些潜在的不变性也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哲学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发现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思路,找出简捷、合理的解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