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足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朗读能力的培养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课堂时间用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很少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教学。而且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很少为学生布置朗读任务,导致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朗读内容比较单一
要想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朗读训练,在不断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这使得朗读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得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通常都会要求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进行朗读,这样虽然可以保障课堂效率,但对其他同学朗读能力的培养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朗读评价缺乏灵活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积极的评价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这样才能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朗读的评价往往过于死板,通常只是“朗读的很通顺”、“朗读的很好”等。这种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没能对学生的朗读语调、朗读语音以及朗读过程中的情感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使学生难以发现自身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缺乏灵活性的评价还会影响学生朗读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小學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朗读教学的时间,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只有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给予朗读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带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更加重视朗读训练,进而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5至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朗读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并且要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全面的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朗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采用灵活的朗读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会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加灵活的朗读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表演朗读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一边模仿猴王进行表演,一边进行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会对朗读内容印象深刻。通过这种种方式,既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起到更高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教师在讲解《金字塔》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金字塔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等,以此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进行朗读,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富有情感,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会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逐渐爱上朗读,并且会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结束语: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齐美丽. 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2]于泽林,汪莉.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No.4700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