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09-10 06:04刘纯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工作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凸显学习的办学理念,展现学校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坚持与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发展。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文章主要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是学校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彻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赋予校园文化灵魂,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校园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校园整体建设状况对于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地点,因此需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1]。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谨慎小心,考虑每一个细节,首先是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学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使用者,要想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就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aa学生的发展,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可以将学生喜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贴在教师的走廊上,可以通过海报、校园报宣传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2]。

2.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基础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针对师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从而规范师生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通过良好的精神文化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精神文化建设中需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师生的凝聚力与荣誉感,指导学生如何学会做人以及如何做学问。在校园管理过程中,需要知人善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完善教学制度

为了确保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实践活动效果,建立科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与落实性,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计划安排,同时也能夠让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这两方面的内容[4]。对于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评价的:课堂学习效果与态度、课堂作业的完成状况与态度、校园各项文化活动的参与状态与态度、课外活动的参与状况与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等。对于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效果评价,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了教师在相应阶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不同阶段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常包括学科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

2.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学校需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并结合现代的时政形式以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才能够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需要与时代精神相匹配,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连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共同进步,从而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5]。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采取强制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消除学生对教育片面的认知,深入到教育的深层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减少片面认识对学生的误导,摆脱各种诱惑对人的影响,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人与人交往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从而构建和谐的环境。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自爱、爱人和互爱,从而达到良性的人际交往环境。在校园教学活动中,需要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醒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友善,并结合校园的实际发展状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修养,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师生与同学关系。

3.增加民族性文化活动

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带领学生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风采与内涵。以节假日为例,可以增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现代社会流行过洋节,例如圣诞节学生之间会互送苹果。而学生追求新鲜事物,逐渐淡忘传统节日,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越来越少,因此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充分挖掘、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重视重阳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的德育内涵,在校园内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穿汉服、举行成人礼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绪,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需要牢记学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简单的知识灌输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知识时,可以通过历史中出现的爱国事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辛弃疾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兴亡而奋斗,并且将自己对民族命运的关怀寄寓在自己的词作之中,突出了对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能够推动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推动校园建设的进步,因此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2):92-93.

[2]刘文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及方法[J].考试周刊,2019,32(35):16.

[3]方瑞.高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1):42-44.

[4]王晓娟.把课堂搬上舞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12(8):182,184.

[5]陈三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瓶颈"和破解之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24):95-96.

课题: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研究》(编号XSP19ZDI018)。

作者简介:刘纯,性别:女,籍贯:湖南娄底,民族:汉,出生年月:1976.4,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