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动手能力

2019-09-10 07:22闻娟
南北桥 2019年14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闻娟

【摘    要】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数学这门学科往往是较难理解的一门学科,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不是那么浅显易懂,不易理解。而如何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以及如何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需要放在教师们应该讨论的议程上。而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较为重要的,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074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都起到极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在大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帮助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广大教学同仁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动手操作的欲望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上课容易开小差,但他们喜欢看动画听声音,还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对此,老师就可以投其所好,将多媒体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既能够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以“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将多彩的圆柱和圆锥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再用多媒体技术把圆柱的底面、侧面、高以及圆锥的底面、高的“寻找”过程和“寻找”方法演示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学生在看完课件之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做一个圆柱和圆锥,看谁做的又快又新颖,以运用这种鼓励教育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实践欲望。如此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结合式的教学相比,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实践状态,这种状态是不自觉就跟着老师进入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知,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和能力也大有裨益。

二、加强技术应用

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技能,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的思维从无序过渡到有序的这个过程,所以说通过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动手操作动力大幅提升。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于是小学生都特别渴望参与到一定的实际活动当中充分地实践和体验。但是受到学生年龄小和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对动手操作有兴趣,但是却不知怎样着手动手操作。为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质量,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辅助指导,让学生明确思路,学会动手操作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习钟表的各个部分,学会看钟表的数字以及能够准确的计算时间。教师先将模拟钟表与食物中表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借助多媒体事件为学生展示闹铃报时、公鸡打鸣等动画视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钟表的作用,产生对接下来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多媒体课件当中会有钟表的不同部分介绍自身功能,有效活跃学生思维。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回归现实,利用钟表模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让学生用钟表表示9:30、6:15、12:00、16:20等,加深学生的操作认知。

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了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以真正成为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现实进行交流互动的时间,安排学生讲述动手操作的全部过程,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课程时,教师应安排学生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当中,首先不要提前讲解具体的计算方法,教师应提问道:“同学们,能够设想出几种计算方法?可通过应用教具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并在学习小组当中进行讨论。”在进行学习研究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放置教具小棒、讲述过程,并由教师指导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进行放置的,将全过程完整的讲述出来,并让所有的学生来评议出最好的方法是那一种。在课堂教学当中,具有热烈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了自我见解,交流与分享多元化的观点,并由教师将其认为较为适合的方法进行演示,并通过公式来推论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式。借助实际操作、进行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

四、适时启发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变的,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且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适时启发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环节,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调控好实践操作过程,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实践操作的高效性,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项目,并且老师要提前准备或者让学生自行准备相应的操作工具,保证实践操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随时关注学生操作进度,适时进行启发,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确保学生明确动手实践的目的;最后在操作结束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确保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本身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五、结语

总之,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教学活动,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維能力更快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金仙.小学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8(6):57-57.

[2]王思振,英慧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4(14):89.

[3]陈双林.动手操作  实践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0):63-64.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