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
【摘 要】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用。
【关键词】中职 信息技术教学 效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48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
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是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所产生价值的考察。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即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能够在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地利用信息技术:其二是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结果,能够达成“有效教学”,即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结果。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师通过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學。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用”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用,国内外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美国教育技术学家加涅提出:“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有望取代传统教学技术的新生事物”。这也使许多人对学校教学的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它的应用使得人类“解决现代教育的教学问题和知识问题的能力正日益加强”。何克抗教授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呈现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
1.信息技术所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提供多感官刺激。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是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同时,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20%,看到内容的3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昭。信息技术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于一体,其应用能够创造更多视听和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保持。
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非线性内容组织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3.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建立教学专用网站,随时更新和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将为拓展教学内容量和面,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研究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加快的态势使以被动型和接受型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也使得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协作学习成为当今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者的学习不再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对知识进行探究、发现、创造与展示的方式进行的。
1.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也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的信息库。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而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定学习步骤,根据自己的先前经验完成相关知识的重组与建构。
2.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由施瓦布首先倡导的,它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辅助工具,如各种软件、几何画板等。另外,信息技术还能作为一个协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的开展。
3.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开展协作性学习。首先,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快速的信息交流优势,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便于学习者之间在更广泛的范围之内更好地交互;其次,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者分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学习者不仅可以在班集体内自由地进行组合,而且必要时还可与网络上其他学习者协作交流。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也利于学生对难点、抽象概念的理解。
3.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Blog,BBS等网络服务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