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体能课程;设计与开发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自己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要求以应用技术为主线,培养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高技术应用人才。但是经本课题组/笔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省内甚至国内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与本科院校并无太大差别,更不要说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設置相关的职业体能课程了。
所谓职业体能,指的是职业(劳动)相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主要包括重复性操作、背肌能承载静态力、湿热环境耐受力及维持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等等[1]。所以,各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所设专业职业需求设置相关职业体能课程,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速地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开展工作。
一、护士职业体能要求
近年来,多家医院在护士招聘时,除了所必需的理论考试和面试之外,还将体能测试作为录用条件之一,其测试项目包括1500米跑、5km走和抬担架等。经常会有一些护生在理论和面试都已通过,却在体能测试项目中兵败滑铁卢。根据调查显示,护生的体能素质状况逐年走低。有部分护生由于体能不达标而导致其无法负荷护士岗位要求,甚至因为无法承受超负荷工作而离职。本课题组/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多所医院护士和相关专业课教师,对护士岗位性质、职业病和体能要求进行汇总。笔者发现护理专业学生未来的从业环境大多劳动强度大、环境复杂和易发生职业伤害的特点。结合职业姿态分类,护理岗位身体姿势以站立、行走、弯腰、低头等较多,并以走为主要动作姿态,属于流动变姿类[2]。作为流动性职业工种,护士的职业特点就是行走多,下肢负担较重,并且经常需要长久站立或者弯腰操作,所以静脉曲张、腰肌劳损、关节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等成为了护士的职业病。同时,在当前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很多护士心理压力都较大,这就导致了亚健康状况频发。
二、职业体能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职业体能课程的设置,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护理专业的职业要求来设置相关体能课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职业体能包括与职业相关的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心理素质则包括意志力、竞争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应激反应力等[3]。职业院校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要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职业特色三个方面来构建相关课程体系,从职业教育特征出发,开发相关课程,既要学生掌握相关体育运动技能,又要提高其相关职业体能素质,培养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二)职业体能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题组/笔者通过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实践,设计开发了相关职业体能课程,以体育课的形式提现,分4个学期完成(详见表1)。
第一个学期是基础课,主要学习内容为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全年龄段学习的运动,并对病人的康复有一定作用,本课程的设置,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太极拳相关理论、技能,不仅能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更能够培养其康复保健宣教能力;第二学期以选项课等方式开展,针对护理专业女生多的特点和职业体能要求,开设健美操、形体姿态、瑜伽和排舞等课程,强化学生形体、气质和体能耐力等[4],并通过各种球类项目来增强学生手部动作的灵敏性、准确性的敏捷性;第三、四学期则是重点开设职业体能课,包括健美、形体、工间操三个方面,健美以器械训练为主,主要是对学生下肢、腰腹背进行力量训练,形体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和职业姿态训练,工间操则是根据护士职业特点编排的健身保健操。
同时,教师除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外,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也不能忽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如应激情景训练、抗干扰训练、音乐训练、意念训练、身心放松训练和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增强学生心理耐受力,提高自信心。
三、职业体能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
(一)制定完备制度
完备的制度的开展相关课程的重要保障。相关主管单位和各职业院校应成立专业职业体能课程开展机构,应将职业体能课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课程改革方案和符合护理专业职业特点的职业体能课程,为职业体能课程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和教师在开展职业体能课程时,应该从护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出发,选择针对性教材,有条件的可以开发专用教材;制定针对性职业体能训练课程,如康复项目、形体训练、抬担架等;开设多项职业相关比赛,来强化学生职业体能素质,丰富其业余生活;通过设置相关社团、运动队和体育节等方式,来满足护理专业学生不同的职业体能训练需求。
(三)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就是在期末考核时,教师应该将技能与体能考核并重,引导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如加大学生800m (女)/1000m(男)的考试比例[5];重点考核学生职业所需的耐力素质、心肺功能等方面的表现;允许学生多次参与体能考核,只取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考核结果;在平时上课时对进步程度较大的学生予以适当加分,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等等。
四、结语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日益纷繁复杂的环境对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集中的注意力、高度的适应力、强大的自我控制力和抗疲劳能力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去,这些都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体能。所以,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开发与设计职业体能课程项目,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课题组/笔者希望通过开发与设计护理专业职业体能课程项目,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项目,优化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增强其职业适应力,为其日后迈入社会和终身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诸葛慧香,胡建伟.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体能素质教育[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王俭,刘欣,胡佩英,程秀娣从护士职业工种特点看高职护生体育课课程合理安排的重要性[J].体育科研,2008(01).
[3]闫文,叶鹏.基于职业体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
[4]李霞.以“职业体能”为主导的高职护生形体课程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1(4).
[5]蒋红英.护理专业学生体质健康与职业体能需求现状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