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9-09-10 07:32:38刁荣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具体途径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

刁荣芬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语文学科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高中语文的情感价值理念教育作用,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情感精神进行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尽管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作用毋庸置疑,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具体改革途径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体途径

引言:

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重点学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素材和传统文化素材,其学习不单单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理念的确立。最为重要的是,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基础,大量的人文精神素材以及优秀的古典文化可以创设出相应的语文情境,熏陶学生的思想品格,深入挖掘语文素材中的情感精神以及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合作学习意识,创新高中语文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新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首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固定,语文知识的背景和讲解、学生的记忆理解以及相关的习题训练组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但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互动教学关系的构建;其次,教师的教学地位过于强势,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地位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干预和指导力度过大,近乎全过程的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语文教学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和理解相应的语文知识,自身的主体地位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最后,学生缺少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较大,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缺少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途径

1.创设生动的传统文化情境,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语文学科本身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和精神内涵,其学习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语文知识的学习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元文化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挑战和冲击,为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生动传统文化情境的创设,将文字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动画和音乐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剧以及影视资料,将《孔雀东南飞》的知识和故事以影视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乐府诗的相关知识,以及整体的文章结构分析和重点翻译部分,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创建良好的语言运用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境交际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中学生更需要语言交流的艺术。为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语言运用情境和相应的语言表达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课本剧以及舞台剧的活动,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鸿门宴情境的再现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相应知识的掌握,不仅如此,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的体验角色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理变化,从而在针对性的语文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语言艺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审美水平的提升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古典文章与诗词作品和现代的著名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解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在良好的文学艺术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的熏陶,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的影视资料,将原著中各种华丽的辞藻以及艺术装饰的外在表现真切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说《红楼梦》原著中关于贾府的描写充满了艺术气息以及美的渗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水平,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水平。

4.拓展和延伸语文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拓展和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也是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语文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将语文知识进行串联和总结,同时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过秦论》的教学过程中,将《阿房宫赋》以及《六国论》相互对比分析,并查找相应的历史资料,验证作者的思想主张和秦国以及六国灭亡的观点,促进学生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高中语文的教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创新思维的发展、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等。这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动语文情境的创设以及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审美水平,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7(08):150-151.

[2] 丁丽兰.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02):93-94.

[3] 郭瑞青.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6(33):62-63.

猜你喜欢
具体途径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浅谈如何进一步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1:48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0:23
如何培养职业院校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54:09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