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朵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亟待被重视、传承。当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意蕴被渐渐稀释、淡化。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共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关键词:节日礼仪 传统文化 传承 小手拉大手
在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实验研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礼仪,特别是一些好的老规矩,可以称作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家风是个宝,需要孩子从小继承。让孩子知道,我们要过中国节,守中国礼。
一、节日礼仪是民族瑰宝,需要让孩子从小习知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与西方文化的侵袭,出现了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文化意蕴被渐渐稀释、淡化的现象,传统节日活动所承载的美德、精神信仰、伦理、民族心理的内涵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传统节日逐渐变成了“饮食文化节”的代名词。
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近年,西方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的侵入,加上商家的炒作,形成了“洋节热”。青少年群体盲目过洋节,削弱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地位,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在下降,也就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面对一些西方节日的冲击,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同时,让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走向课堂、走向生活,回归本原,构建传统节日教育共同体,有效地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习传统礼仪,知晓节日文化,捧起节日礼仪这一民族瑰宝,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礼仪规矩也是好家风,需要孩子从小学起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春节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阖家团聚,走亲访友,正是孩子们学习文明礼仪和传统规矩的大好时机。礼仪规矩就是好家风,好家风是个宝,要教给孩子!
1.待客规矩
客人临门要相迎。春节时家里来客人之前,要打扫卫生,洁净迎客,还要准备好茶具、饮料、水果、点心等,在客人即将到来时,最好提前出门迎接。
糖果洗净待客。给客人端茶、送糖果时,要用双手递送,最好代剥糖纸,削掉果皮。
斟茶不可斟太满。所谓“浅茶”,是将茶水倒入杯中三分之二。要双手递茶。端茶时,对于有杯耳的杯子,需一手托杯底,用另一只手抓住杯耳。
送客不宜过急。客人告辞,宜劝留一下。客人要走,需等客人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主人先于客人站起来有撵客之嫌。
尊位要清楚。在就座时,“尊位”是表达尊敬的重要礼仪。传统观念中,“以左为尊”,安排客人坐在主人的左侧,以表示尊敬。
不可“受之无愧”。对带有礼物的客人,在送客时要表示谢意,或请求客人以后来访不要再带礼物,也可回谢一些礼物,不能若无其事,觉得受之无愧。
2.做客規矩
做客时要整理鞋子。带孩子去人家做客,需事先对孩子有所交代。进到别人家,引导孩子先向人问好,然后把脱下的鞋子摆整齐。还可以自备鞋套,这显得更周全。
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让孩子知道,乱动别人家的东西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只有经过主人的同意,才可以玩玩具、看书。
首次见面相互介绍。首次见面,一般来说,年少者应向年长者进行自我介绍,男士应向女士进行自我介绍。要面带微笑,注视介绍方,聆听介绍的内容。如果是一对一的介绍,应从座位上起身站立表示敬意。
3.拜年规矩
叩拜。叩拜即磕头跪拜,现在有些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孩子给长辈拜年时,还施这种礼仪。
躬身作揖。躬身作揖也是拜年的仪式。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男子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前举。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至眉,上下摇动,还可在作揖后鞠躬。
4.用餐规矩
客人宜在上席。安排座次时,先请客人或长者坐上席,再依次排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近的座位。
不在客人之前动筷。开始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夹少一些,吃离自己近的菜。
吃喝不宜发出大的声响。吃饭及喝汤时不要发出大的声响,汤小口小口地喝,最好用勺子喝,太热时凉了再喝,不宜一边吹一边喝。
不宜对着客人打嗝。饭饱时尽量不要打响嗝,更不宜对着客人打嗝、咳嗽等。
用公筷布菜。若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需用公筷,还可以把菜盘放到客人或长辈跟前。
活跃就餐气氛。要适时找话题活跃就餐气氛,不要只顾低头吃,也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贪杯醉酒。
要向主人表示感谢。用餐结束时,需要向主人道谢,或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三、提炼传统节日文化精髓,让孩子习知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的重要价值是外国节日所没有的。我们选取一些主要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对各节日中最具代表性和人们最熟知的典型习俗和基调进行挖掘,考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要,提炼出其中蕴含的有益的民族道德精神、审美价值取向等,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习知。这样的节日教育,不仅能弘扬民族艺术,传承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让孩子浸润其中,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并受益于传统文化,形成民族文化情怀,这将有利于孩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形成涵盖多个学科的节日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比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情境表演、故事、儿歌等形式,设计方案,让孩子掌握传统节日中需要传承的寓意和核心精神;在社会教学活动中,通过提炼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精髓,运用体验式和情境式教学方法开展社区活动、亲子活动;在艺术领域,通过手工、绘画、歌唱、舞蹈等形式让孩子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意义;在科学领域,通过游戏活动、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在健康领域,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身心,让孩子感受节日文化蕴含的精神气质。如此,形成一套家园共育形式的亲子活动园本课程,提升幼儿和家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度。
四、小手拉大手,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过程,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在幼儿园,我们采用家园协同、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来开展节日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创设节日环境氛围、实行主题教育、开展亲子活动等,让幼儿积极参与、体验,知晓传统节日文化,并带动家长一起来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如元宵节,其最典型的活动是赏花灯、闹元宵。在古代,元宵节是和春节同样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节日用各种仪式和活动祈求婚姻美满、子嗣旺盛、身体健康与田地丰收,迎接美好的一年。结合节日洋溢的欢乐气氛,我们提炼的核心意蕴为甜蜜、向往。幼儿园张灯结彩,开展亲子活动,活动室内外悬挂灯笼,猜灯谜,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文化的氛围。
开展元宵节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在自主性游戏和区角游戏中赏花灯、制作花灯;开甜品店,设计元宵,搓汤圆;在“元宵会”小舞臺上,穿自制的盛装表演《卖汤圆》,敲锣打鼓闹元宵;从社会活动课“元宵会”中,幼儿还知道了参加庙会时应该注意哪些事宜,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元宵节当天,在其乐融融的“赏花灯 猜灯谜 闹元宵”活动中,小班孩子由家长带着赏花灯,中班孩子和家长一起搓汤圆、吃元宵,大班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花灯。家长们饶有兴致地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猜灯谜活动,人人都成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分子。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让孩子在温暖的亲情中感受到传统习俗带来的情趣和快乐,有效地拉近了家园关系,还达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享受、共同提高的目的。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节日文化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让中国的传统节日被湮没。我们要发挥幼儿教育的小手拉大手作用,去传承传统节日的核心精神,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幼儿乃至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3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72.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