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茜
因为“一块屏幕”引发的“围观”,互联网教育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教育资源的远程传播有助于缓解资源的地域不均衡现状,而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人们去探索,最终令这一教育扶贫的路径更为行之有效。
2017年8月初,林荫公益理事长钟李隽仁作为联合国实习生兼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代表参加了第66届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大会。他在大会上围绕“教育” “不平等” “合作”等关键词发表言论,同时把“林荫公益”的经验带到了联合国。“我们希望把中国扶贫的努力,通过联合国的平台展现给世界。”钟李隽仁向记者说。
一次“走进远端”埋下的伏笔
因为媒体的报道,“网络直播课”这一教学模式引发热议。作为直播网课的参与方,钟李隽仁表示,“其实我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会火起来,我们也做了一段时间了,一直不是很火”。
钟李隽仁是成都七中2011级的一名学生,所在的班级就是“被直播班”,收看直播的是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学生,这些学校被称为“远端学校”。高二升高三的那年暑假,钟李隽仁与同学康维阳(林荫公益监事长)一同前往四川乐至县的吴仲良中学,参加交换生活动,也正是这次经历,令他们直观感受到教育资源的地域差异。
在2013年的影像资料中,钟李隽仁在告别“远端”同学时说,“我们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希望我们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2014年,钟李隽仁开始参与返乡支教项目;2016年,钟李隽仁主编了《我们从七中起飞》一书,该书的版权盈利成为林荫公益的启动资金。自那时起,团队开始向政府申请成立正式的公益机构,专注于帮扶贫困学子与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
2017年7月,由民政部授牌、成都市民政局直管的“成都林荫公益服务中心”面世。依靠社会捐赠与政府支持,“林荫公益”以公益性优惠价格向成都七中网校购买了直播网课,免费提供给没有条件购买网课的学校,这些接受网课的班级被称之为“林荫公益班”。2018年9月,第一个“林荫公益班”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中学落地。
钟李隽仁告诉记者,盐边县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享受不到相应的补贴和政策,但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存在教育资源缺乏、教育人才流失、生源流失等现象。这类地区的学校是林荫公益的关注重点,“政府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了,我们社会组织希望能够协助政府的工作,去填补那些大的项目蓝图中可以完善的地方。”钟李隽仁说。
直播课,老师与学生共同的挑战
林霞,“林荫公益班”负责人,宜宾江安中学2011级学生,曾经也是成都七中网校的一名“远端”学生。谈起为何加入林荫公益,林霞说:“当时是因为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了钟李的公益设想。其实我们每个七中网校学子都有特别强烈的七中网校情怀,就觉得这个模式很好,而林荫公益的身份其实是在弥补网校本身存在的一些短板。”
为什么坚持选择直播课的模式而不是录播?“如果是录播的话,这个同学听不懂,老师暂停了两分钟,那个同学也听不懂,老师又暂停,那40分钟的一堂课可能会上两个小时。”钟李隽仁觉得直播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场景感,让学生走出舒适区,去努力跟上这堂课。除此之外,所有的课程都能回放,学生可以将课程拷贝到自己的设备上用以复习。
盐边中学的公益班是一个理科班,有50名学生,已开课4个多月。林霞认为,目前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这些高一孩子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期,已经基本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但能否跟上教学进度则需因人而异”。林霞告诉记者,数据对比显示,公益班的学生在语文、生物、英语等科目上能跟得上进度,但是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上比较吃力,“尤其是计算能力、思维方式、思维的反应速度,能明显感觉到差距”。
网络直播课模式中,屏幕只是一个媒介,由屏幕所联结的双方才应是主体。在钟李隽仁看来,“双师”教育中,线下老师的作用尤其关键,甚至关乎整个直播模式的成败,“线下老师是这些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教育资源,而且线下是一个实体班级,老师对于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关怀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如何让学生们跟上网络直播课,更好地消化这些资源?这是林荫公益与盐边中学老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
于线下老师而言,他们要做的功课有很多。据林霞介绍,线下老师首先要到网校参加一个适应网班的培训,然后每周通过摄像头,与线上老师一起集中备课,规划好本周的教学进度;也有线下老师走进成都七中,参加讲座培训,直接与本部老师就业务技能、教学方法等进行沟通。
对于线下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作用,林霞强调了“教学互动”这个词。比如说有些学生数学跟不上,还需要巩固初中的基础知识,这个时候盐边中学的老师便会把所有基础性的原理、公式在黑板上板书,一旦成都七中的老师讲到那个点,线下的数学老师便会及时提醒。
这种互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跟进知识点,还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心态、学习方法的正向引领中。林霞向记者描述了一个场景,当屏幕上成都七中的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有些学生多少知道一些,但是他们不愿意表达,就一直看着那个屏幕,等待着结果。“这样对于他们思维的提升并没有帮助,所以当本部师生互动时,盐边中学的老师也应该鼓励这边的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积极反馈。”林霞说。
网络直播课似乎催生出新的师生关系:如果线下老师不配合,双方必然会走向疏离与对立;而如果线下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师生间便会联结得更为紧密,双方共同面对具有挑战性的网班课程,从而克服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接受难题。
“教育是要成体系的”
俞快,林荫公益秘书长,去年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之后,便在林荫公益全职工作,主要负责整合社会资源,推进项目落地,包括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国际平台等。谈及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俞快认为应全面看待,总体而言,互联网教育是有益的,当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学生接受有难度、缺乏课后辅导等,“我觉得把它融入一个成体系的帮扶计划中,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俞快口中的帮扶计划是林荫公益目前正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扶贫体系:课内帮扶有林荫公益班;课外帮扶包括每年寒暑假的“林荫未来”青年成才公益训练营,由海内外优秀大学生团队组成的一对一帮扶,助力优秀学子登上联合国会议、APEC会议等国际舞台……
这个体系背后的考量还是基于学生,“我们帮扶的学生和成都的學生相比,课内成绩和课外眼界都有待提升,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比较单一,我夏天当导师(训练营导师)的时候和他们讲广告营销,当时很多人就认为广告是骗人的,昧着良心赚钱。”在俞快看来,正因为教育资源不均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以相对应的帮扶必须也是长期的,且能贴合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同时,林荫公益有一支心理辅导团队,希望通过心理疏导让孩子们在看过外面的世界后,能收获更大的前进动力,而不是转化为自卑。
2018年11月,钟李隽仁带着四川凉山冕宁中学的高中生姚宣宇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APEC未来之声论坛和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对于姚宣宇而言,这是她第一次乘坐飞机、走出国门、与国际友人面对面交流。在新华社记者对姚宣宇的采访中,她说:“我相信所有期待未来、保持热情、愿意拼搏的孩子都会成功,而这又不是自身能够完全决定的东西,它与机遇真的会有很大的关系。我希望社会能够给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更多接触新东西,体验新东西的机会。”
此外,钟李隽仁还强调了这些项目间的相通性,比如公益网班的大部分学生会参加训练营,训练营中的孩子可能会被提名参与国际会议,网班与训练营中的孩子有机会与优秀大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项目间的沟通,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钟李隽仁说。
2019年寒假,林荫公益将开展第三届公益训练营,目前正处在紧张的筹备阶段。官网上的报名表上有自然科学、哲学、计算机、文学、经济管理学、医学、政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种方向,孩子们可以依照兴趣报名,与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的 “小导师”,一同进行关于未来与梦想的讨论。
“期待这些在林荫公益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如同林霞一样,从受益者变为助人者。”这是林荫公益团队预想中的良性循环,而他们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