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凤
摘要:对于“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是很难让学生能够怦然心动并加以行动的。小学生的“觉生”德育需要有着学科作为教学基础,以课本作为教师的教学载体。学生在语文课上需要从视、听、说、读、写五个方面着手,在教师的辅助下,将情、意很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以成就小学语文课上真真正正的“觉生德育”。本文将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觉生”德育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觉生德育;教学探讨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多时候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施行最深入学生内心的“觉生”教育,以至于“觉生”德育缺乏了最为实质性的东西。教师在语文教学之中,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学生的语言行为,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德育的渗入。在实质性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视、听、说、读、写五个方面全面进行,融入情和意,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本真,真切领悟到“觉生”的实质。
一、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实现学生的觉醒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觉民”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指导下可以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感悟到教材的真谛为何,除了天然的觉悟,更要通过周遭的人事当中瞧见到美德的光亮。以“觉民”透析“觉生”。很多时候,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听、读、记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作者的内心,实现与其灵魂的交流。而听、读、记中,最具有引导意义的那便是“听”,听教师的范读,随着教师的范读一步一步地靠近作者的心,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前前后后的感情基调的变化。对此,教师一定要事先做好备课工作,提前熟知文章。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范读”作引,引导学生正确走进作者的文章中心。一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文字所要表达的意境,以一种沉重、愤恨的情感作为范读基调,随后,“剧情”开始反转,教师需要将自己悲愤的感情转变为一种欣赏、震惊、赞叹的旋律,带着学生进入到书中那似乎有着“众星拱月”般的圆明园,让学生感受到园林的美,园林的壮观。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教师只需要稍做引导便可以带领完成一场如梦幻一般的圆明园之旅,感知中西风并存的艺术瑰丽。
二、以问答的延伸来实现学生对于文本深意的感悟
学生在听了教师高质量的范读之后,一般而言,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而随后便是进行相应的问答并加以延伸。延伸问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深意所在。延伸,即是一种深化,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不仅要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更要使得这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实现其所。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在完成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以及问题答疑之后,可以让学生来谈一谈学习该篇文章的感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见解之中,了解学生本文的学习情况,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程度。在设计问答的具体题目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情况和具体的教学要求,提高提问的效率。
三、结合生活化内容以激起学生觉悟行为
除了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分析与讲解来增进学生的理解,学生能否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日常生活中也是衡量“觉生”德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结合学科知識,以此为背景来促进学生意识觉醒的同时,教师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出发,指导学生将自己从课文中的感悟和启发贯彻到实践过程中,真正发挥觉生德育对于提升学生觉醒意识的作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之后,在相关启示的指导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实践,会更加符合相关要求。
例如在教学《一个苹果》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化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在与父母、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自己如何做。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品德,也是学生应该贯彻到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以学生正常接触到的生活化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站在感恩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在日后的生活过程中,自己应该怎样进一步调整。父母为了孩子做出的奉献有很多,在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苦时,教师要多多启发学生,以身体力行的行动来帮助父母解决生活中的琐事。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镇第三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