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绮 程志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可追溯到南宋东湖书院,稍后豫章书院,明朝初年友教书院,清道光经训书院。19世纪末,此四书院合并,直至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由省会书院改组而成的“江西大学堂”,是江西省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也是在江西解放后最先成立的新型学校。
作为百年老校,南昌一中历经风雨,几经变迁。1949年8月,江西省政府明令将南昌市四所省立中学(省立南昌一中、二中、女中、女职)和中正大学附属中学合并组成省立南昌第一联合中学,其后改名为省立南昌一中,1953年改名为南昌市第一中学。
众多周知,办学117年来,南昌一中桃李芬芳,立德树人,辉煌屡创:江西最早的革命团体——“改造社”在这里发起组建;袁玉冰、张朝燮、刘和珍等烈士和邵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从这里踏上献身理想的征途;吴有训、胡先骕、黄家驷、邓从豪、杨叔子等21位院士从这里起步攀登科学的高峰;大翻译家许渊冲,计算机专家洪家威、涂序彦,国画大师刘勃舒,作曲家辛沪光、颂今,歌唱家徐有光等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精英人杰从这里扬帆远航。
学校目前逐步发展成了一所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集团化办学不断稳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一、优雅走进国学人文,主动适应教育新常态
当前我国教育形势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然进入教育领域,并大有开疆拓土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教育人,一名中学校长更要看清形势,主动作为,敢于有为,积极适应当前教育的新常态。
2016年2月初教育部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第四条特别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部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意见》还要求深入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加强有关学科教材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到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环节,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为此我校从2014年7月份开始,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深入挖掘一中百年校史资源,并结合《南昌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思考我校特色化发展。我校在結合百年校史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了“国学人文”特色教育,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人文”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着力创建”“积极凝练”“创建品牌”三阶段的三年整体规划。
我校提出的“国学人文”特色教育正是与之不谋而合的,我校的国学人文教育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旨在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课程体系。所以,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还是目标宗旨,无论是课程形态还是精神内涵,从某种程度上都与国家的教育战略是高度吻合的。
(1)国学教育:人文育化
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南昌一中的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弥新的精神宝藏,其厚重的人文积淀,其高尚的精神指引,其光辉的英才典范,已经渗透进一中人的心中,成为所有一中师生自然遵守的法则和仰望的山峰。因而,在此基础上,优化一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课程的形式开展国学人文教育当然是因地制宜的不二选择。
在深入了解一中校史,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下,校领导带领一中全体班子成员及教职工,共同制定了 “国学人文”教育的三年行动规划。学校思路清晰,步骤明确,不仅召开了国学人文教育特色创建工作动员筹备会,传达了落实国学人文教育的精神要旨,部署了国学人文教育的具体工作,而且还向南昌市教育局申报立项。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学人文”教育为核心,以人文学科为主线,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发展格局,为此还重新编定、印制全新的《南昌一中国学人文校本教材》,既大大地丰富了课程体系,又培育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国学人文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与此同时,在初一、初三年级各班以南昌一中走出的21位院士命名班级,用院士精神引领前进,此外还积极开设各类运动课程,将国学教育也融入体育中,我校朝阳校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长拳”课,高二年级开设了“太极拳”课,还有交谊舞等相关课程。
在国学人文特色教育实施以来,我校已基本建成了以“国学人文”为支撑,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教学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凸显了教学与育人“齐抓共管”“特色突出”的文化效应。
为形成“人文化育”的校园氛围,我校狠抓起始年级的行为养成教育,针对刚入校的初一和高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无论是松柏还是朝阳校区都将中午的静校时间作为常态工作来抓,特别是朝阳校区利用严格的寄宿制管理方式,规范对住宿生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教处坚持组织和开展新生军训、国旗下讲话、文明礼貌月、法制教育、黑板报宣传以及各种主题班会等常规活动丰富了德育工作内容。
“国学人文”作为特色课程和学校办学的核心文化,我们深刻知道必须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靶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国学人文的化育作用,又要通过教师引领才能达到国学人文培育校园文化、培养杰出人才的目标。
(2)生态校园:底蕴幽深
对于拥有117年历史的南昌一中而言,打造生态校园应该是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伟大先贤筚路蓝缕创伟业,师道人文薪火相传铸新篇。在百年的历史积淀里闪耀的是一座座高大的精神丰碑,在当下的教育图景中屹立的是一个个坚韧的伟岸形象,他们都是一中人,正是这些儒学前辈构筑了一中百年的精神高地。
所以,一所学校真正的育人环境在“人”,在“人文”,在“文化”,在“大师”。育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所学校的精密构成中最为复杂的一处,然而它一点也不抽象。文化在哪里?文化就在课堂里,在每一次师生之间的思想交锋;文化就在走廊上,在每一次师生之间的微笑问好;文化就在操场上,在每一次班级之间的联谊球赛。
而一中在人文领域更为优势凸显的是她作为“百岁老人”的温润和优雅,每一个学生身在其中就能感受到其岁月洗练之后的通达与智慧,她清风朗月,无须言语,只要静下心来,便可感受到她的诗意与魅力。
(3)定位特色:以国学为本 以学生为根
实施“国学人文”教育以来,学校办学有了明显起色。“漂流图书”让知识得以在学生中传播和交流,一次次借阅,一次次分享,其实就是诚信精神的一次次培育和滋长,在简单的活动中实现了“德育”效果的优化。“国学人文”三进活动,即“国学人文”进课堂、进讲堂、进校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显性的课程设置,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名家国学讲堂更是让学生沐浴在风雅经典之中,真正做到了“一年有起色”。
除此之外,“国学人文”进校园,定期开展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校开展了配乐诗歌朗诵比赛,开展首届“笔尖上的国学”作品评比、展示活动,组织“课间跑” 活动和“太极拳进课堂”活动,举行话剧表演比赛、国学知识竞赛以及國学文化节大型主题晚会等。社团活动中,也充分展现了一中“国学人文教育”的特色,在全市首届中学生社团文化展示节评选活动中,既有优雅的古筝乐,又有飒爽的太极舞姿,还有斗笔神韵的书法,更有写意曼妙的国画,无不体现出一派浓郁的“中国风”,已然做到了“两年有看头”。
按照一中“国学人文”教育三年行动规划的要求,2016年是该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攻坚之年,更是验收之年。这一年是我们南昌一中“国学人文”教育“铸品牌、促发展、强特色、保先进”的关键一年。2018年是我校打造“人文、生态、智慧”三大校园的开局之年,“三大校园”的打造将以“国学人文”特色为基础,强调三者融合,突出特色定位,最终服务学生成长。相信在全体一中师生的努力下,“国学人文”教育特色化发展模式一定能够通过市教育局验收,并能够形成有益经验在省城兄弟学校之间进行推广,从而更好地确立一中品牌,提升一中内涵。
二、优质教育资源拓展 集团化道路不断稳固
(1)制度创新:从义教联盟到集团化办学
2016年是市教育局进一步破解难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年。自成立南昌一中教育集团以来,南昌一中作为主体校,有效融合了南昌八中,南昌云飞路第一学校,南昌桃花学校的优势资源,在西湖区政府和西湖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市区共建的良好局面。经集团内部各校协商,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我校选拔优秀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作为成员校执行校长负责开展全面工作。
(2)统一思想:形成一中教育集团的新认识
我集团按照市教育局要求,陆续制定了《南昌一中教育集团办学章程》《南昌一中教育集团教师交流考核办法》《南昌一中教育集团执行校长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集团成立以来,按照《章程》先后开展了多次先期集团工作筹备会和集团工作布置会,并在开学伊始就进行了集团性的全体新教师培训,以确保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达到对集团校的高度认同,并以提升专业来增强集团发展后劲。
(3)统筹发展:教研共进、师资共享、评价统一
通过由集团总校重点承担教研活动带动,成员校参与、开展联考的教学管理和开展集团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运动会、元旦会演、统一标识等多项措施,实现了教师培养、教学管理和学生活动的深度融合,并以“名师带动计划”为导引,在集团管理“七个一”的基础上,真正在集团内实现成员校学生考试评测统一、教师评价机制统一、教师培训与教研统一,教育教学进度统一、课程设置统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统一。
(4)宣传到位:提升集团品牌影响力、加快集团融合进程
在集团成立之后,我校分别在多家主流媒体刊登了多篇我校教育集团成立和发展及教师队伍宣传的报道,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使南昌一中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保持优良传统 做实教育内涵建设
(1)人文底蕴构筑生态校园
对于拥有117年历史的南昌一中而言,打造生态校园应该是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让所有孜孜不倦、努力求学的万千学子们得以在孕育院士的摇篮里成长,得以在繁盛的人文传统里拔节生长。他们的精神可以放飞,他们的梦想终将远航。一中厚重的人文积淀是莘莘学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对一所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出过经典阐释:“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虽然,这是在阐释大学育人的环境不在楼宇的宏伟,而在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人格操练与文化涵养的兼收并蓄,但是,同样作为中学,尤其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中学,也应如此看待。
育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所学校的精密构成中最为复杂的一处,然而它一点也不抽象。文化在哪里?文化就在课堂里,在每一次师生之间的思想交锋;文化就在走廊上,在每一次师生之间的微笑问好;文化就在操场上,在每一次班级之间的联谊球赛。
(2)人性管理贯穿学生日常
我校在培育校园文化,打造一中品牌上又高度凝练地提出了“国学人文”的新方向。在一中,“国学人文”不仅仅是教授传统文化,诸如诸子百家的重要经典,而且更是结合了一中校史进行再创造的人文教育。
国学人文教育始终贯穿着学校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不仅体现在学校建设规划时的教室漂流图书架、规划在朝阳新校建设的“国学苑”,还有与之匹配的学校各项常规制度中。我校构建了以“国学人文”为主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生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五大体系”。
我校始终将国学人文教育渗透到学校育人的各个细节,如国旗下的讲话可以创新对古代经典的现代阐释,如在班团会、重大节日、报告会、家长会上,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社团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丰富国学内涵,吸收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校园建设处处有文化
南昌一中朝阳校区坐落于南昌市西湖区红梅路266号,校园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雅,一进入校园就可以看见高大的孔子雕像,充分体现着一中所遵从的儒学传统和人文精神。每一处花草,每一块砖墙,每一座雕像都时刻彰显着南昌一中优雅的育人环境,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教学硬件方面,南昌一中朝阳校区建有数字化校园网、一体机教学系统、后勤IC管理服务系统,得以充分保障校园管理工作有序开展。400M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体育馆,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足够场地。此外,校内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及探究室,高端的艺术楼、通用技术教室和互动录播室也都一应俱全,为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及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质量为导向。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教学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课程是反应教学的显性手段,是“看得见”的教育形式,教学只有通过课程才能达到践行教学大纲、实现教育目的、培养杰出人才的目标。
(1)课程建设:丰富多样
为了贯彻全面办学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和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并且对以上课程实行专人专任。
在此基础之上,我校积极开发各类校本课程,尤為突出的是我校重新编制和修订了《南昌一中国学人文校本教材》,编印了国学人文活页资料,增设了除语文学科外的国学人文课程,既大大地丰富了课程体系,又培育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国学人文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此外还积极开设各类运动课程,将国学教育也融入体育中,我校朝阳校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长拳”课,高二年级开设了“太极拳”课,还有交谊舞等相关课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还积极响应市教育局三大球进校园的战略部署,成为国家级足球示范名校,通过这些体育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让同学们在运动中获得了快乐,得到了发展。
(2)教学质量:严格把控
我校鼓励广大教职工从教学上下功夫,不断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不断从课堂本身出发去理解教育中的师生共生关系,以此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诚然,教学成果是反应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尺。但是我校在对教学质量的把控上采取的是课前引导与课后监督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的联动机制。
我校为全面掌握教育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对教师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优秀教案评选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复查制度”、“学生评教评学制度”等等,严格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质量把控,实现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师风蔚为大观
(1)专业成长 教师之根
我校为推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积极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提供便利条件。校内,不仅以师徒结对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活动,“手把手”的教,“点对点”的学,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让青年教师从专业上获得成长;校外,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分别派老师到上海华东师大、成都七中、树人中学参加培训、研讨,拓宽了教师眼界,提升了专业技能;组织全校35岁以下教师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此外,学校开展“名师示范课”“新秀杯”教学大赛等方式,为教师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2)师德师风 立校之本
师德师风关系校风学风,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德行是维系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纽带,教师的德行是保持校园风清气正的根本所在。2015年南昌市教育局以“严禁有偿家教”为突破口进行师德师风大教育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全市中小学在职教师拒绝有偿补课 拒收家长红包的五条禁令》,在全校师生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再动员大会。通过全体教师签订承诺书,承诺杜绝有偿家教。通过此次动员大会,我校教师提升了教育思想,提高了政治觉悟。
六、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制度引领学生成长
南昌一中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校内各项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化地发挥一中广大教职工的智力优势,同时从细处落手,建章建制,把制度治校想在前面,把学生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1)内部管理规范化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学校对中层以上干部要求蹲点到各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晨会发言、参与教研活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成立初、高中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实行干部轮流值班制,实现“白加黑”“五加一”管理;学校实行分管领导责任制,明确管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使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切实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2)制度服务常态化
为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南昌一中积极创新朝阳新校区管理模式,先后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晚自习管理制度、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及文明寝室公约等,规范入校学生的寄宿制生活,时刻把制度管理想在前面,本着“学生第一”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主体,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为此,我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每周一召开例会,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学校发现、家长反映、学生感受”,找问题、想方法,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获得身体和精神的共同成长,引导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
七、用爱浇灌芬芳桃李 用心成就教育人生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们深知教育的路还很长,但是教育的梦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在理想的教育之路上,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成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去共同发现,共同寻找教育的美。真正的教育应该俯下身去平视教育中的每一个学生,带领教师们去感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观察教育中最美的风景,最纯真的眼眸,去体会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去记录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