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19-09-10 07:22陈畅东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陈畅东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等,以期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师型 高校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现已成为高校重点工作内容。如何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用人的需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与“校企合作”的概念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

在“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标准上,目前尚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使用较为广泛的标准有“双证书”标准、“双职称”标准、“双能力”标准和“双经历”标准。为顺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国家鼓励并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以服务并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这个新的专有名词,可以集合“双证书”“双职称”“双素质”“双经历”等内容,其核心在于教师应当具备“双能力”。概括地说,“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同时具备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够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需要的教师。[1]

从双师素质来讲,“双师型”教师是“以教育与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以教师职称与行业技术职称为外在特征,集教师素质、行业素质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及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2]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实践技能较强;与企业的能工巧匠相比,他们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教学能力较强。[3]

(二)“校企合作”概念

“校企合作”是包含“学校、企业、教育、合作”这几个关键词的大概念。从广义上讲,可以理解为:以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遵循一定的规则或原则,从而形成某种联盟,通过对知识的消化、再生产传递和转移,最终实现人才培養、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从狭义方面来理解,校企合作可表述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4]

校企合作利用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二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作用,把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院校,也需要企业的参与,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二、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

(一)培训、奖励等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业务重,师资紧缺,有些学校对于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许多学校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机制,加上教师到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积极性不高,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同时,有些高校教师在取得“双师型”职业资格证书后,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评聘制度,也没有建立奖励等激励制度,如在课酬标准、工资待遇、职称评审、职务提升等方面未体现出来,有些学校对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无相应的补贴,教师报考职业资格考试的费用不予报销,进而影响到教师获取双师资格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一是部分高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主要以学生生产实习为主,没有充分考虑让教师融入到企业中去,让教师真正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进而了解行业市场对人才需求;二是有些企业难以提供稳定的岗位给教师挂职锻炼,加上对关键技术和关键岗位的保密性,没有让教师直接进入、参与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岗位和重要的生产流程,导致教师难以获得专业系统知识和行业前沿技术,出现走过场现象;三是企业的竞争压力较大,很多企业没有时间或不太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因此,校企深度合作任重道远。

三、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通,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展现校企共赢局面。一是聘请具有一定影响力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践技能的专家、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让他们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教材编制、科研课题研究中来,把行业的最新动态、新技术、新工艺及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带到学校来,整体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二是采取“走出去”政策,鼓励专任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学习交流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工艺流程、岗位技能、用人需求、发展趋势等,同时,大力鼓励教师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为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考证、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岗位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或指导,积极融入企业参与项目开发或为企业生产实际解决问题等,加深教师与企业深度融合。三是与企业共建以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开发为主的研发平台,双方共同申报和完成横向课题,并将实质性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推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并举,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同时,在研发平台上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实训基地主要采用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关专业技术支持,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仪器设备和一定量的资金,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专业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研发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本科院校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融合全校教师的学历经验、职业技能、实践经历和教学科研等信息,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加强教师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培训,培养教师对本专业授课和教学的正确认识,并能够准确地实施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之中。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步提升。把握校企合作的契机,融合将教学、教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逐步由教学型向双师双能型转变。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并没有因双师双能改变教师评聘标准,仍然采用的是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标准,这显然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建设不能达到和谐统一。因此,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应采用一套区别于普通教师的评聘考核标准。针对当前阶段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界定仍不清晰的现状,设计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制度可规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评聘优惠政策,为“双师型”教师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鼓励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同时使民办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使得“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在整体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田英.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南宁学院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6.

[2]易兰华,等.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李群.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及其实[J].现代教育, 2012(23).

[4]殷志扬,程培堽,林德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管理.

★基金项目:2016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440。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